极目新闻记者刘迅
通讯员吕惠余宇
近日,医院完成了一场特殊的复杂先心病手术,在3D打印技术的帮助下,9岁男童超超(化名)“千疮百孔”的心脏又健康地跳动了起来。“感恩孩子能用上现在最先进的技术,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超超的妈妈说。
患者的心脏模型正在打印中3D打印1:1复制患儿心脏
年出生的超超是一名先心病患儿,三个月大时就做了右室双出口矫治术的他,和普通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着。然而,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因为超超的再次发病而戛然而止。
据超超妈妈介绍,最近一个月,孩子只要稍微活动一下就胸痛,完全不能走远路。超超妈妈心疼不已,立即带着超超来到医院求诊。入院后经进一步检查发现,超超伴有左室流出道狭窄、肺动脉瓣及瓣下流出道狭窄、主动脉瓣轻度反流问题,建议尽早手术。
考虑到超超年龄较小,心脏内部结构复杂且伴有多个畸形,术中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为了确认最佳手术方案,医院先心病中心决定采用目前最先进的3D打印技术将超超的心脏进行1:1实物还原,进行一番“实地考察”。
“具体做法是先提前采集好超超的相关影像数据,然后通过软件反复地3D建模,最终打印出超超的心脏模型。”医院先心病中心张刚成主任介绍,该模型清晰再现了孩子心脏内部的精细结构,在对模型进行反复研究后,确定手术关键步骤并制定科学手术方案。
彩色多材料3D打印机设备11月5日,超超成功实施了左室流出道疏通术、肺动脉重建术,目前已被转入普通病房,恢复状况良好。这是医院首例在3D打印技术指导下完成的心脏外科手术。
3D打印堪比术前实景“地图”
据悉,3D打印技术是基于专业医学影像数据(CT、MRI),运用特殊材料,通过逐层累加打印方式,制作出1:1实体模型。通过3D打印技术,事先打出一个心脏模型,靠着它的“导航”,将术中可能面临的复杂过程大大简化和标准化,医生能够精准而迅速地完成手术。
医生正在操作3D打印机设备张刚成主任表示:“3D打印好比术前的‘实景地图’。能不能下刀?从哪下刀切口最小、恢复最快?哪个地方有窟窿、需要多大补片……看着‘地图’则一目了然。”
医生对打印完成的心脏模型进行喷砂处理医生对打印完成的心脏模型进行清洗目前,医院引进的彩色多材料3D打印机,可为各领域提供助力,按需创建患者特定的心血管模型,有效优化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除了复杂先心病外,3D打印技术还可运用在瓣膜类疾病、大血管疾病、心脏移植、心律失常等方面,未来将有更多的患者可从中受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