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胡大一老师七十大寿的纪念文章)
十八年前大学毕业之季,也就是年7月,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在欢呼即将走上医生工作岗位之时,命运跟我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原本已经千辛万苦通过留校考核的我,原本已经计划五年后派送到国外留学的我,因为毕业前夕医院重症抢救和加班,结果耽误了人生中最重要一场毕业考试,最后被铁面无私的北医取消了留京名额,打回原籍。分配办老师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在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是个人都应该懂得趋利避害,怎么还有傻子会牺牲自己前途……从前途光明的天之骄子到前途渺茫的无业游民,这个人生巨变犹如室颤,一下子就让年轻的我尝到了心跳骤停和窒息的死亡感觉,一个曾经立誓奉献医学的有志青年还没实现梦想就要被冰冷的现实电击夭折。
和大多数朴素的北医学子一样,我家境一般,父母均为老实的知识分子,在北京和老家均没有关系和背景,所以幸运之神并没有眷顾我,离校后已经是深秋十月,错过最佳时机我理所当然找不到合适工作;憋屈彷徨沮丧了半年,为了不让年迈的双亲担心,年我终于在遥远的西部城市人才市场签约于广西南宁一所医院,报到时心里凉透了:医院医院形成极大反差,先进医疗技术的传播犹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受阻于贫乏的物质条件。新来乍到,难免还带着北京的清高,年轻的我有时候会为自己的境遇忿忿不平,作为堂堂的北大留校生,本应该在靓丽堂皇的大学附院里,按着主任规划好的人生道路发展,成为一帆风顺的学术“富二代”﹑高帅的海归精英,这似乎才是人生正道;可是成为医生前的第一次奉献就让我体验到现实的无情:偏离了自己原先的人生轨迹,远离熟悉的学术氛围和老师同学,仿佛被抛弃的孤魂野鬼。我时常会迷惘和失落的自问,难道就要这样度过一生么?
据说在古老的传说里有一种神奇的藏香叫“九转回香”,点燃后可以让人回到过去九次并获得改变命运的力量。我之前时常在深夜突发奇想,如果能让我得到回到过去的机会,我一定要改变年的命运!我左等右等,当然等不到这样的机会出现。
凡事皆有因果,只要你付出,就会有回报,前提是你愿意坚持。命运曾经戏弄了我,但并没有抛弃我。在我意志消沉的年,我意外的收获了人生厚礼:胡大一老师听说我的事后,千里迢迢从北京给我发来八封亲笔信鼓励我在基层好好学习,争取考研。说实话,那时候网络不发达,作为医学界的晚学末进,我对胡老师知之甚少,但屡屡看到心内科同事们只要一提到胡老师和长城会议,他们立即肃然起敬,打心里就觉得胡老师是神一般的人物存在。闲暇之余,还听说胡老师当年为了给贫困孩子免费看病,“追”到山区去,结果把人家吓得“落荒而逃”,这些传说无不增加了胡老师的传奇色彩。按常理按世风,这样一个似乎“高不可攀”的医学泰斗,怎么能随便给一个微不足道的医学晚辈回信呢?在长达1年多的书信交流中,胡老师没有枯燥地和我谈人生道理,他象慈父一样,非常耐心的听孩子诉说委屈,然后做言简意赅的点拨及评论,字字千金,每一个字犹如强心针激荡我的心电起伏。我会向胡老师请教基层心内科遇到的奇怪病例,会反映基层百姓的医疗需求和对医疗体制的浅薄看法;胡老师则会和我回忆他当年出国学习,最后为了实现改变中国落后医疗现状的理想而回国,并如何在各种误解中伤的逆境中坚守下去,最终成功创办了现代化中国心脏中心和国际交流平台,此中历尽艰辛和酸甜苦辣非常人所能理解。胡老师在信里反复叮嘱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为百姓看好病,做个好医生。我的心情终于由交感风暴慢慢回归平静理智,医院繁忙而充实的日子,从而认识了很多情深义重的医生患友,对贫乏的中国医疗现状也有了深入认识,基层需求绝对不是高大上的国际技术和精准医疗,而是需要回归人文的基础医疗,这些非同寻常的人生阅历,对日后我建立自己的学科思想起到了很大的触动作用。为了向大一老师学习,我的第一个邮箱ID取名为luoxiaoer
hotmail.北京著名的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