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首席记者王姝)3月5日人代会开幕当晚,全国人大代表陈静瑜为一名六旬患者做了双肺移植手术。实际上,医院副院长、医院肺移植科主任,被誉为中国“肺移植第一人”的陈静瑜每年两会时,都会利用会议间隙在京给患者做手术。
“作为医生,有了供体和受者,就要去救人。但是两会期间,作为人大代表,我要认真履职,要处理好履职和救人之间的关系。”
今年,陈静瑜提交了关于尘肺病诊断、加强儿科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对涉医违法犯罪“零容忍”司法不能降格处理、国内卷烟包装应采用图形警示等建议。他表示,目前,儿科医生资源配置与医疗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建议儿科医学生的培养方式可以参照师范类学生模式,免除大学期间的学杂费。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接受采访。摄影/新京报记者薛珺
谈脑死亡立法
有望采取“二元死亡”标准
新京报:这两年全国两会期间,你都利用会议间隙,在京给患者做手术。听说,3月5日人代会开幕当晚,你又给一名六旬老人做了双肺移植手术?
陈静瑜:这已经不是新闻了,几乎每年都这样。作为一个医生,有了供体,又有了受者,就要去救人。就像5日那天,医院的医生专门跑到南宁,把脑死亡捐献者的供肺器官转运回来,晚上8点才到,团队只能紧急启动肺移植手术。但是两会期间,作为一名代表,我要认真履职,我要处理好履职和救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假如晚上有急诊器官捐献的供体,我可以放弃休息时间。
新京报:你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