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宝宝患有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家长深受打击,将孩子抱回了家。10个月后,看着日渐可爱的孩子,家长决定搏一把,又将医院。
此时的女婴贝贝(化名),全身就像一个“紫茄子”,奄奄一息。日前,医院心胸外科专家为她重建肺动脉,成功搭起生命之桥。今日,贝贝完成一期手术,顺利出院。
手术前,孩子的嘴巴发紫,小手的指甲发乌
初生婴儿身缠重疾
家长不堪打击抱伢回家
年4月,女婴贝贝出生在湖北省江陵县,出生后不久,家人发现孩子不对劲——面色苍白,哭起来发紫,呼吸困难,被转到医院。经过详细检查,贝贝患的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有肺动脉闭锁,同时还有室间隔缺损。
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皮名安介绍,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在这个循环过程中,肺动脉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通道”。而贝贝的肺动脉长成了一条“死胡同”,只有一根仅3毫米细的侧支血管,维系着他脆弱的小生命。
医生告诉贝贝家长,要治疗孩子的病,大概需要做三期手术,花费较高。贝贝的爸爸妈妈是大学同学,刚毕业就结婚生子,小家庭几乎没有积蓄,爷爷奶奶也是打工为生。当时,孩子妈妈还在老家坐月子,爸爸和孩子爷爷奶奶听后,顿时没了主意。思前想后,他们放弃了手术,忍痛把孩子抱回了老家。“心里想着,这孩子能活一天,我们就带她一天。”贝贝的奶奶说。
手术前,孩子的嘴巴发紫,小手的指甲发乌
小生命顽强撑过10个月
家人再次带女儿来汉求医
贝贝渐渐长大了,小家伙越来越可爱,一逗就笑。但孩子的病,始终是家人头上的一片阴影。长到3个月,贝贝越发精灵可爱,但嘴唇也变得越来越乌紫,一旦哭起来,全身都会变颜色。4个月大时,贝贝感冒了,家人带着娃跑医院、诊所,没有一家敢收治。
就这样带了几个月,眼见孩子面色越来越差。“身上都开始泛紫蓝色,看着吓人,用不好听的话说,就像电视里西游记里的妖精一样。”奶奶抱着亲手带大的娃,实在舍不得,全家人商量之后,决定回到医院,为孩子博得一线生机。“决定了,能治成什么样就成什么样。”
今年1月中旬,他们再次找到皮名安主任。此时,贝贝的身体情况很糟糕,根本不具备手术条件。皮主任介绍,这种病临床上并不罕见,但是治疗非常棘手。贝贝之所以能存活,靠的是那根3毫米的小血管来获得少量氧气维系生命。但是孩子过了三个月后,这一点氧气显然越来越不能满足贝贝的需求,孩子出现缺氧症状,而且发展下去,90%患儿活不过一周岁。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里,专家组进行相关治疗后,经过一个月的调养,贝贝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下来。
手术后,贝贝的嘴唇、小手都明显红润了
小生命顺利闯过首个关口
未来还需两次手术
2月20日上午,贝贝被推进手术室。“平时孩子稍微磕碰下就心疼得不得了,现在要做开胸这么大的手术,觉得这次跟孩子是永别。”爸爸刘先生回忆。进手术室前一天夜里,妈妈还梦见了孩子会坐、会跑了,还会叫妈妈,很健康的样子。醒来后她泪流满面,心里想着:“这是个好梦,坚持下去没有错!”
皮名安主任给贝贝做了第一期手术“体肺分流术”,即在孩子的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搭起一座“桥”,相当于在堵塞的主干道上辟出一条支路。这条“路”不能建得太粗,否则血流量太大心脏受不了,太细的话,新建管道又容易堵塞导致无效,甚至引起患儿死亡。只有恰到好处的“桥”,既能维持贝贝生命,缓解他缺氧的情况,同时能促进肺动脉血管的发育,还可以促进肺泡更好地生长。
手术的效果立竿见影,贝贝身上的紫色明显消褪,嘴唇红润了,孩子也活泼了很多。“我想都不敢想,孩子能恢复得这么好!医院。”刘先生夫妻感慨。
皮主任介绍,如果贝贝更早手术,效果相对会更好,孩子也不会遭受这么久缺氧的折磨。
皮名安主任介绍,将来贝贝还需要两次手术。第一期手术后,肺动脉发育得好不好,会影响到后面的手术,发育好了,后面的就相对简单一些,但二期手术的时候,又有新的问题,每一期有每一期的挑战。
按照计划,贝贝将在半年以后进行第二期手术。皮主任介绍,二期手术主要是观察侧肺动脉的生长情况,将一期手术建立的人造肺动脉导管撤掉,把上腔静脉接到肺动脉。在二期手术结束后三四年后则是第三期手术,将下腔动脉通过导管回到肺动脉,整个手术就是一个大改造。对于贝贝而言,如果一切顺利,她的身体状况未来将接近一个普通孩子。
皮名安主任介绍,孩子发现这类疾病,一定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由专科医生把握最佳时机进行手术,有些孩子甚至只需一次手术就能康复。但是如果家长盲目等待,有些原本能救治的孩子,也很可能会失去手术机会。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媛通讯员高琛琛张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