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丨ldquo当中国觉醒时,世界将

时间:2021-3-20 16:35:55 来源:肺动脉高压

这是一个专注于临床医学、转化医学和基础研究,以改善肺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为使命的医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仅年度诊治的肺血管疾病患者就超过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肺血管医学重点实验室(KLPVM-CAMS),在荆志成教授领导下,多学科团队通力协作,专注于肺血管疾病研究已20余年。近日,《欧洲心脏杂志》(EHJ)在“世界优秀心血管研究中心专栏”刊发了其团队20年来攻克肺血管疾病的“长征”之路,主要介绍了该中心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重要研究,以及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突出贡献。可以说,荆志成团队20年来在攻克肺血管病的“长征”之路上成就斐然。

EHJ文章作者

上图分别为蒋鑫(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徐希奇(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EHJ文章通讯作者

荆志成(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荆志成教授说,“当上帝创造了一个有问题的生命,比如肺动脉高压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时,一个治愈问题的密码,必藏在他们的身体里。医学科学家的任务就是破译密码并揭示解决方案,这是给予患者最好的照顾方式”。

注册登记研究、急性肺血管药物扩张试验方法的革新、推动医疗政策发展与中国临床指南年,荆志成教授及其同事韩志岩、徐希奇等医师共同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CHEST》发表了中国第一项肺动脉高压患者注册登记研究结果,报道中国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8%、39%和21%,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上世纪80年代注册登记研究结果大致相仿,但显著低于年同期西方发达国家患者的生存率。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91%中国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为钙拮抗剂,而钙拮抗剂的滥用,则归因于中国缺乏完成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的经典药物,如吸入用一氧化氮及静脉滴注依前列醇。因此年之前中国几无中心常规开展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来筛选钙拮抗剂敏感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为解决这个问题,荆志成教授、蒋鑫、徐希奇等医师历时3年余,证明吸入伊洛前列素可安全有效筛选钙拮抗剂长期敏感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并开始在中国多个医学中心积极推广应用。这在国内外肺动脉高压研究历史上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发现。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呼吸学会等权威学术组织更新欧洲肺高血压指南时也正式推荐吸入伊洛前列素用于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目前该技术方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图1.年,荆志成教授在同济大医院创建了心肺循环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这张全家福是年蛇年春节中心全体总结并联欢会上拍摄。经过5年呕心沥血的建设,同济大医院已成为被国际认可的著名肺血管疾病医学中心,每月治疗超过例肺血管疾病患者,解除了很多患者的痛苦。

随着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的推广使用,荆志成教授及其团队发现约90%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不适合使用钙拮抗剂治疗,迫切需要加速引进已在国外上市多年的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因此荆志成教授与程显声教授密切合作,积极呼吁,并联名致信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推动了波生坦(年)、安立生坦(年)等一系列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靶向新药在中国免临床试验上市。

同时,为了解决靶向药物种类少、价格昂贵等实际问题,荆志成教授牵头完成了EVALUATION等一系列伐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试验,并在年ESC年会上口头报告了伐地那非可有效安全治疗肺动脉高压这一重要发现,引起学术界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sjm.com/zzzd/1340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