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各个科室几乎都在满负荷运转,无论是刚入职的“小医生”还是已经声名鹊起的“大医生”,都拿出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应对每一天的工作挑战。然而,青年医生猝死的现象频频发生,倒逼我们反思医生这一平均能力都很优秀的群体为何无法保卫自己的健康?医院麻醉学科在全国麻醉界排名第二,工作强度或许也排名靠前,但没有发生医生突然晕倒、猝死等不良事件。他们的“秘诀”是什么?让我们听听协和人龚亚红怎么说。
重症病例,主任亲场指导在协和麻醉科,各种危重病例早上都是要交班的,在主麻医生介绍完病例后,大家便会一起讨论麻醉方案及可能的抢救措施。遇到真正危重的病例,麻醉过程中主任或临床主管都会亲自到场指导,其他二线也会出现在诱导现场。
所以,当年轻二线被派到危重病例时,前一天晚上你可能会挑灯夜读到凌晨,不过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因为有领导承担风险的同时,还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麻醉技能。
通播一呼叫,专家速赶来在麻醉科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如果通播呼叫XX主任速到X手术间或者XX二线速到X手术间时,这个手术间里就一定发生了紧急抢救情况。
这是因为,手术中的危机事件更多时候是突发且无法预计的,而抢救时刻时间就是生命,延误就意味着给病人判死刑,这时手术室里的神器--通播就发挥作用了。
所谓通播,其实就是广播大喇叭。门卫师傅会24小时守在通播前,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医生可立即拨打门卫电话,让他呼叫你要找的人,然后手术间里瞬间就会冒出若干个二线,而主任们更是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杀到手术间,确保手术井然有序地进行,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危重患者创造生存的机会。
而这种不成文的互助传统,至今已成功抢救了无数患者,现在,即便是手术室的护工师傅都知道速到这个词在麻醉科是不能乱用的。
二线搞不定,三线来支援还有一种情况是年轻医生最害怕的,那就是月黑风高、夜深人静的24小时独立夜班。
新晋的年轻二线值夜班时可能都有过一听到呼机响就会心律失常的感受。想象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带着一个比你还菜的一线做麻醉,碰到一个kg,脊背像座大山的产妇,你怎么也无法摸清楚脊柱在哪里,你把硬膜外针全捅进去还是没到硬膜外,你大汗淋漓,手都打的发麻了,但产科医生一定要腰麻,因为全麻孩子无法在短时间内剖出来,所以你咬着牙,心里暗骂病人为什么把自己养成“一头猪”的同时,只想把穿刺针甩掉。
或者来一个肾衰、心衰、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急性ACS的老爷爷,巨大股疝嵌顿坏死,要做紧急手术,术前连心脏超声都没有做,血钾已经达到5.9mmol/L,你感觉病人不做手术随时都会猝死。碰到这种情况,作为年轻二线,你凌乱、抓狂的心情我都能理解,但问题是病人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麻醉科每天都会安排三线听班,当二线搞不定时,就可以呼叫三线,即使三线这时候可能正和周公把酒当歌,他也会衣服都来医院来支援你。
总之,协和麻醉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个麻醉团队才是强大的后盾。其实,无论是处理紧急突发情况,还是日常工作遇到的大小问题,请示上级、集体讨论、团队协作再强调都不为过的,也是应对任何挑战的“法宝”。根据《龚亚红:协和的麻醉医生为什么没有猝死》整理
来自新青年麻醉论坛
投票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