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喜剧训练报名见二条·
年4月1日,在中国江苏省无锡市,充满争议的吴梦女士结束了一年多突然映入众人眼帘的日子,离开了人世,留下了满地争议。
简而言之,吴梦女士渴望的事情就是在自己身体状况经过专业医学判断之下,还是能力抗客观事实而产下孩子,而结果,是一条生命的牺牲。先天性心脏瓣膜缺损、主动脉转位,同时又有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吴梦女士与世界上其他女性的最大差别,大概就是生理条件的严苛状况了,其内心的思维逻辑脉络,可能与几亿量级的中国妇女没有二异。
01
在世俗的框架下,人们如何缺乏自爱的能力今天,没有要从道德的制高点去谈论吴梦女士,因为我认为,任何事情拿着道德的有色眼镜去检视,那就失去了讨论的必要性了,而道德放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标准,皆是某种渴望借以控制他人的标尺罢了,之后有机会可以专篇聊聊。今天,我想从这个颇富戏剧性的家庭来看看人们在世俗的框架下,如何缺乏自爱的能力。
年1月,已经42岁的高龄产妇吴梦女士前往医院妇产科初诊,当时的妇产科主任便果断的给予终止怀孕的建议,因为前面提到的先天性心脏瓣膜缺损、主动脉转位,同时又有严重的肺动脉高压。
全世界的医疗诊断建议都明确了拥有这样病征的女性要避免怀孕,何况是一位高龄产妇。但在胎儿检查一切正常后,吴梦女士坚决继续孕期,吴梦女士的丈夫也坚决表示:“风雨无阻”,在经过签署了免责声明后,医生也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这个坚持。
然而,就像我们现在了解到的,经过了一年多的风雨,最终因为生理因素、经济困难而无力配合医嘱,吴梦女士还是离开人世了。
02
言语中充斥着爱,便真的是爱吗?吴梦女士曾经在朋友圈发过一段话,“无数的人问我,为什么要冒死生这个孩子?我的回答是,爱!对于生命的热爱,让我不愿苟活;对老公的爱,不想让他老了凄凉;对大儿子的爱,不忍让他独苗一个承担一切;对小儿子的爱,不忍随意放弃他的生命;对病友群体的爱,希望我的探索可以给他们希望和梦想;对无锡的爱,想用自己的勇气和躯体为无锡的医疗卫生做贡献。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相信我死不了”。吴梦女士说到底,是认为有一个家,有一个自己与丈夫的孩子,那就知足了,尤其吴梦女士与丈夫两人彼此都是二婚,拥有自己的孩子,在他们眼里无比重要,从吴梦女士丈夫口中说出“再组建的家庭,如果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的话,应该会更加稳定”,由此就可以知道他们的认知中,孩子在家庭的重要性是个被物化的指标。
从吴梦女士和其丈夫的想法中,你有观察到什么端倪吗?你看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吗?没有,我没有看到吴梦女士对自己的爱,也没有看到她先生对吴梦女士的爱,至少在我对报导的观察中,没有。
03
中国女性的惯性思维造成了女性内心无数的匮乏与坑洞吴梦女士,想法中总是担心着丈夫、担心着大儿子、担心小儿子、担心病友群体、担心无锡地方,而一直缺席的是,她对自己的关爱。
这里映照出传统中国女性的缩影,凡事皆从他人身上开始考虑,”爱自己"不存在自己的内心选项中。当成就了家庭、丈夫、孩子甚至社会,就会是个值得被大众赞颂的好女性,纵使自己需要做到各种牺牲,甚至是性命的牺牲。
适龄结婚、离开职场生育、相夫教子、为家无我般奉献,仿佛成为中国女性无意识下的必然选择。我看到吴梦女士内心的匮乏,也看到了中国女性的匮乏,中国女性没有信心从内心去爱着自己,相信本身的存在就值得被爱,而需要不断的向外界展示自己是如何符合世俗的优秀女性标准,自己是如何的无私牺牲自己、成就他人;
而背后,我觉得并不是真的达到无我的境界呀!这是一场场隐晦的交易,看似无条件的牺牲,从每个过程环节,吴梦女士都将之呈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