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片检查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要作出正确的诊断,必须遵循一定的诊断原则和分析方法,才能客观地、全面地得出正确结论。
胸片诊断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全面观察,具体分析,结合临床,作出诊断”。
分析胸片时,必须避免主观片面的思维方法,养成全面观察的能力。当拿到照片时,首先必须注意照片的质量、照相体位及检查方法,然后按一定顺序深入细致地观察,以免注意力集中于照片上最明显的征象,忽略不明显的但又有重要意义的征象,而引起误诊和漏诊。另外,根据需要,应照不同体位的照片,还需调阅以往照片或定期复查,从病变演变帮助诊断。
当我们在阅读一张胸片时,首先应辨别是否正常,而后才能提出异常征象。从这些异常征象中,找到一个或几个主要征象,与患者现阶段病情有密切关系。对待这些征象,应从其密度、形态、边缘及周围组织状况等分析,推理归纳,得出诊断。
这是《协和内科住院医师手册》推荐的读片顺序,简称ABCDE:
①?Airway:气管
②?Bones:肋骨锁骨、肩胛骨、肩锁关节、脊柱
③?Cardiac:心脏、纵隔、肺门
④?Diaphragm:膈肌、肋膈角、膈下
⑤?Effusions:双侧肺野病变
按照上面的顺序进行胸片阅读,有助于我们客观、全面的做出临床诊断。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文字进行胸片描述,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养成好的读片习惯。
“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侧肋骨肋间隙正常;心脏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两侧肺门及纵膈未见明显异常;膈肌平滑,双侧肋膈角锐利;两肺纹理清晰,未见明显实质性浸润。”
接下来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视频——如何快速阅读胸片,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启发和收获的!
知识延伸:
如何判断心脏的大小?
主要根据心胸比率
心胸比率=〔(A+B)/C〕,即心影最大横径(左右心缘至体中线的最大距离之和)与胸廓横径(通过右膈顶水平胸廓内径)的比例
新生儿心胸比率为0.55
学龄儿童、成人心胸比率正常≤0.5
轻度增大=0.51~0.55
中度增大=0.56~0.60
重度增大>0.60
主动脉结
就是主动脉弓由右转向左处突出于胸骨左缘的地方,它平对左胸第二肋软骨。对判断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很有意义。风心病时,主动脉结常缩小。
肺动脉段
位于主动脉结下方对判断肺动脉高压很有意义。
右心房增大表现:
①后前位片提示:心右缘下段向右突出,最突出点较高;
②左侧位片,心前缘上段膨隆;
右心室增大表现:
①肺动脉段饱满,隆起,延长;
②相反搏动点上移;
③心影向左右两侧增大,以向左为主;
④心尖上翘(心影的最外缘在膈平面以上)
左心房增大表现:
①心脏中央双密度影;
②心右缘双边缘征像;
③心左缘四弓,左主支气管抬高;
④食管中段受压移位。
左心室增大表现:
①心尖向下(心影的最外缘在膈平面以下)、向左延伸;
②相反搏动点上移;
③左心室段延长、圆隆并向左扩展;
④左侧位,心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心后下缘的食管前间隙消失。
完注: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商业用途。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