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全名叫做慢性阻塞性肺病,人们经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都属于这个病范畴。这是一种因气道阻塞导致呼吸受限的疾病,支气管有炎症导致分泌增多,就会阻塞气道,咳嗽、咳痰。气道因为阻塞变得狭窄,呼吸就会受限,就会气喘、呼吸困难。
慢阻肺如果控制的不好,恶化的非常快,发展到晚期,会出现全身缺氧的状态,这时候医生可能建议患者吸氧。但是,并非所有的慢阻肺患者都需要吸氧,只有病情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或者患者确实出现缺氧表现的时候,医生才会建议患者吸氧。
哪些患者需要吸氧?
血氧含量低于88的建议氧疗
实际上,大家通常所说的吸氧是长期氧疗。一般而言,长期氧疗是要满足一定条件的。当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低于55毫米汞柱,或外周血氧饱和度监测低于88,建议患者长期氧疗。
对于没有真正缺氧的患者,医生不建议患者在家吸氧。因为过多的氧气可能会产生氧自由基,加重气道炎症。另外,无论是氧气瓶还是制氧机,家庭应用的时候都有一些注意事项,如防火。同时,很多慢阻肺患者有吸烟嗜好,可能产生潜在的危险。
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是会逐渐下降的。一般来说,氧疗是慢阻肺发展到晚期的时候采取的治疗方法,这个时候患者的肺功能已经严重的下降。氧疗的作用并不是改善肺功能,而是防止慢阻肺患者因为长期缺氧而导致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需要长期吸氧的慢阻肺患者来说,吸氧时间该如何选择呢?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和美国分别进行了两个大规模的研究,发现长期不间断吸氧的效果优于单纯夜间吸氧,单纯夜间吸氧优于完全不吸氧。也就是说吸氧的时间越长越好。但是,对一般人而言,一天24小时吸氧很难做到,而研究发现,每天吸氧15小时可以明确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15小时就成了指南推荐的指标。然而,具体多长时间还是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如果情况允许,吸氧时间越长越好;如果情况不允许,在可行的范围内越长越好。
对于慢阻肺患者,必须强调低流量、低浓度吸氧。一般来说,慢阻肺患者的流量在2升/分以下,制氧机流量表上都有刻度,将流量调节在1~2升/分即可,这就是低流量吸氧。而低浓度吸氧就是说氧气浓度保持在35%以下。氧浓度和氧流量是相关的,可以通过换算关系而得知,一般3.5升/分的流量的氧浓度是35%。在家里,一般制氧机生成的氧气浓度在90%以上,通过调整氧流量,患者吸进去的氧浓度就可以降低到35%以下,不会是纯氧。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可以完全达到治疗的目的。
很多人担心长期吸氧会不会发生氧中毒,其实如果长期吸入%纯氧确实有这种可能,但氧疗采用的是鼻导管吸氧,即使把氧气流量调整到最大,也不太可能发生氧中毒。氧浓度过高时可能会发生二氧化碳潴留,也就是说慢阻肺患者氧气吸得多了,无法将二氧化碳排出去,并非是氧中毒。因此,医生建议不要轻易调高氧流量和氧浓度。
氧疗与药物都不能使慢阻肺病情逆转
目前,无论是药物、非药物(包括氧疗、康复等),以及外科手段等,都不能让慢阻肺发生逆转,疾病会长期存在而且表现为不可逆的过程。但是,从延长生存期、提高存活率的角度来说,氧疗确实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因此,如果病人达到氧疗指征,医生会建议患者氧疗。
为了有效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患者应该注重防范,保持气道清洁,防止痰液、粉尘细菌在气道沉积造成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冬天寒冷,要注意防寒保暖,出门时衣服要穿暖,还可加用围脖、手套御寒。因为冷空气会增加支气管黏液分泌,减弱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细菌在气道堆积,导致气道引发炎症而发病。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清新,多开门窗,减少室内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浓度。平时还应注意康复锻炼,以增强体质。
患者在病情缓解期如有轻微咳嗽、咯痰,可服温和镇咳药物。应避免服用强力镇咳药,因为这些药可导致痰液潴留,加重病菌感染和气道阻力。同时可使用“肺笛”,排出肺深部粘稠的痰液和分泌物,改善气流受阻程度。
若患者开始出现气急症状,即应进行康复治疗,其中包括氧疗、呼吸阻力锻炼、缩唇呼吸等。
1.缩唇呼吸:经鼻吸气,然后缩拢口唇呼气,即为缩唇呼吸。缩唇呼气时气道内压升高,有助于防止小气道陷闭,帮助新鲜空气吸入,纠正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减少呼气时肺内残余气体。
2.递增性呼吸阻力锻炼:慢阻肺患者因肋间肌和膈肌虚弱而使呼吸肌力减退。呼吸阻力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肌力,预防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阻力器锻炼时,每天3次,每次15分钟,在锻炼过程中逐渐增强呼吸阻力。
氧疗是非药物治疗手段中很重要的一个措施,但如前面所说,只有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情况时才可能需要长期氧疗。
最后提醒大家:药物治疗只能起到缓解、预防的作用,无法有效控制病情,科学规范的治疗才是针对此病最好的解决方法。
☆肺笛--纯物理治疗慢阻肺摆脱对药物的吸氧机的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