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相信宝爸宝妈们都有所耳闻,并且谈之色变。也有的宝宝吃奶不好、体重不增、反复肺炎,结果B超检查发现是先天性心脏病。那么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什么情况下需要警惕?先天性心脏病有没有的治?今天好爸给大家科普一下。
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因素造成的心脏结构及血管结构畸形,是一类疾病,个新生儿中大约有7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此发病率还是不低的。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非常复杂:
1遗传因素:一些先天基因缺陷比如21-三体综合征患儿容易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2早期宫内感染、如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科萨奇病毒感染;
3孕母接触大剂量放射线或者服用药物史(抗癌药、降糖药、抗癫痫用药);
4孕妇代谢性紊乱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等)
5引起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妊娠早期酗酒、吸毒等。
什么情况下需警惕先天性心脏病?
对于家长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哪些细节家长们需要注意呢?
1体重不增:这并不是医生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最主要的表现,但是却是家长最容易注意的问题,当宝宝体重增长不达标时,需要考虑先天性心脏病;
2吃奶时易出汗、停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多数吃奶时较正常儿童停顿多,吃奶时出汗多,奶量也不足,但是由于缺乏对比,宝爸宝妈们往往很难注意到;
3安静或哭闹时口周发绀:安静时口唇发紫往往提示先天性心脏病病情严重,如果哭闹时口唇出现发紫,也需要警惕;
4反复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较普通患儿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而且好转慢,如果宝宝生后经常性的呼吸道感染尤其肺炎,需要警惕;
5心脏杂音:当宝宝因为生病就诊时,医生的听诊多数能发现心脏杂音,当然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杂音并不明显,还有一些是生理性杂音,这需要临床医生丰富的经验去判断,在这点上心内科医生可谓已臻化境。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心脏B超检查明确,对于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可能需要心导管检查,甚至手术进去才能发现问题。
这些其实不是先天性心脏病
经常会有病人拿着心脏B超单来说,我们家宝宝有先天性心脏病,结果一看,是卵圆孔未闭,其实卵圆孔未闭不属于先天性心脏病,一般来说1岁以内卵圆孔大部分会关闭,但是由于卵圆孔未闭有时候和房间隔缺损很难鉴别,因此,也需要定期随访。此外,动脉导管一般在生后3-4个月内会关闭,有些会延迟到6-7个月关闭,因此,六个月以内的动脉导管未闭,完全有自行关闭的可能。另外,对于心脏B超经常出现的轻度二尖瓣或者三尖瓣返流,都是没有关系的。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
1观察:对于一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比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缺损不严重的,存在自行修复的可能;
2手术治疗:对于存在反复肺部感染、体重不增、严重的心脏病,建议手术治疗,而一般情况还好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可考虑在学龄前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需要根据病情外科或者心内科介入治疗。
一般来说,手术治疗后宝宝可以和正常儿童一样的生活,以后一般也不会有太多的并发症。如果您的宝宝存在上面所说的这些情况,或者明确诊断了先天性心脏病,请定期心血管内科或者心胸外科随访,使宝宝得到最好和最及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