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我国人口出生缺陷排名首位的先天畸形,发病率6‰-9‰,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其中,重症先心病外科具有解剖及病理生理复杂、手术操作精细、脏器保护难度大、死亡率较高等特点,是胸心外科尖端前沿。
近日《重症先心病外科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董念国教授牵头,得到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二十项国家级项目及课题资助,由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院、医院等单位历时23年完成,具有显著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以提高外科疗效为目标,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和理论创新。其中,国际首创先心病经胸微创封堵技术,作为胸心外科学领域少有的中国原创技术,克服了传统开胸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慢、手术难度高等缺点,被德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医生认可并采纳,获得全球超过10,个成功案例。
同时,创新边缘供心理论,突破供心冷缺血安全时限,使其由传统4h延长至6-8h,极大提高供心利用率;围术期成功率%,术后1、3年存活率高于国际心肺移植学会报道,更创造了亚洲年龄最小体重最轻(3月、4.25kg)婴儿心脏移植纪录,使中国儿童心脏移植取得跨越式发展;
此外,项目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国际率先提出先天性主动脉疾病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理念,创建了“罗马型建筑”弓部重建技术,完成全球最大样本量新生儿小婴儿主动脉弓中断一期矫治术例,围术期存活率91.91%,优于欧美报道。
与此同时,针对重症先心病围术期管理难点,项目组创新先心病精准诊治体系,率先开展大规模汉族人群GWAS筛查,预警先心病遗传易感性;国际首次发现肢体缺血预处理提高复杂先心病心肌保护效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先心病肺高压亚类分型,建立靶向治疗流程,改善关键医疗指标,提升治疗效果。
项目组在-年共完成先心病手术例,年手术量居世界前列,新生儿小婴儿占22.28%,复杂先心病占45.3%,围术期死亡率2.09%,疗效与国际顶级心脏中心相当;发表论文篇,总影响因子.6,他引次,主持中国专家共识4项,授权国家专利19项,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成果应用于美国、瑞士、俄罗斯及中国等54家大型心脏中心,带动了我国乃至世界先心病外科发展。
文章:医药生物技术处
编辑:潘子奇、刘伶
审核:卢姗
美编:刘伶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