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
近日,市一院心脏外科联合麻醉科成功完成首例全程“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已康复出院。传统的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在DSA机射线下完成的,而这次全程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在普通手术室里施行,由麻醉医师操作食道超声(TEE)引导下施行,不用DSA机、零射线辐射,安全快捷,据所见报道来看,此为惠州地区首例,标志着市一院综合技术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01
女子头晕1年摔倒
意外发现致命先心病
年近60的张阿姨家住山区农村,经济条件并不富裕,平日里生活节俭,不忍心花费,1年前便开始出现头晕症状却未就医,近1年多以来头晕症状间断发作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水肿,7个月前因头晕致摔伤而就诊却检出患有可致命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多方托人打听之后慕名来到市一院心脏外科门诊就诊,经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林明细心解释后患者最终住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第10天顺利出院。
02
先心病可靠超声确诊
不及时干预严重可致命
心脏超声是确诊房间隔缺损(ASD)最常用、有效的无创检查,目前由于国家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孕、产检的普及,许多ASD患儿在婴幼儿时期即可被检出而及时接受相应治疗。因此建议未检查过心脏彩超且具有气促、胸闷、发绀、心悸、下肢水肿等心功能不全症状的患者接受心脏彩超检查以便及时发现ASD等心脏疾病,及时接受相应治疗。
房间隔缺损(ASD)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指由于胎儿时期发育异常致左心房与右心房之间的“墙”出现了“洞”的一种先天性疾病,不同地区报道发病率不一,约10%-20%,多数患者到了青年后才出现症状,特别是35岁之后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很快会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ASD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平均预期寿命约40岁,75%的患者死于50岁以前,95%的患者死于60岁以前。
03
及早发现并适时干预
切莫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大多数ASD患者在儿童时期无任何症状,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步出现不适,如18岁以上大多数患者有劳力性呼吸困难,30-40岁患者可能出现心房颤动,40岁以前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气促、紫绀、下肢水肿等),13%患者最终出现严重肺动脉高压而失去手术治疗机会。
有文献报道1岁以内ASD闭合率约为39%,1岁以后几乎无闭合可能,最适手术年龄为3-5岁,成人ASD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97%,10年生存率为92%,寿命较非手术者大大延长,因此经确诊为ASD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以免发生严重肺动脉高压而错失手术机会,危及生命。
04
食道超声助推介入封堵
乃国内顶级心脏中心推荐办法
术后心脏外科主任黄志辉说,房间缺损修补在心脏手术中来说是较简单的手术,传统开胸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很成熟的手术方式了,但也有其不足的是开胸创口损伤较大,运用到体外循环对机体也有一定一过性的损伤,随着医学的发展,术式的不断优化,出现了DSA下介入封堵技术,但DSA介入封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巨大的缺损、没边缘的缺损等都是相对成功率较低的,而且x光射线和造影剂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经胸封堵手术微创小切口约3CM
经胸封堵术
经胸封堵术后
传统开胸手术后
传统开胸手术切口较大约为18cm
近年来新兴了运用“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房间缺损封堵技术,“食道超声”无辐射不用造影剂,术中微创小切口对患者损害更小,所以国内顶级心脏中心都尝试推荐,但其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设备以及熟练的“食道超声”操作技术是关键。
因为术中完全是靠着“食道超声”当“眼睛”引导操作的,清晰的指引是成功的关键。当然上述的三种术式都各有其优点,不存在替代的问题,只是多种术式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择优选择。综合各种因素,此患者我们为其选择了“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效果满意。减少住院天数,节约医疗成本,医患双赢。
“食道超声”引进国内时间不长,在麻醉中应用时间更短。麻醉科主任高晓枫介绍道,在麻醉学科来说近年来随着“可视化麻醉”的推广,“食道超声”在麻醉中的应用绝对是“宠儿”,应用范围和作用越来越大,如术中监测心脏功能、容量导向、心脏手术后即时评价等。掌握此技术在某种程度来说也是该麻醉科高水平的体现,
市一院麻醉科作为省临床重点学科、惠州巿麻醉质控主委单位,对于高新技术都是很重视的,从设备的引进,技术的培训都走在前列。术中麻醉医生主导操作“食道超声”引导下各种心脏手术的封堵操作在麻醉业届也是极少数的。这也是麻醉医生走出手术室参与临床诊疗的体现之一。我们将砥砺前行,默契配合各术科,为患者展现更优的技术。
审稿
冯旭晖、黄志辉、高晓枫
文
黄典、何海锋
图|黄典
编辑、整理|郑海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