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21日上午,“智汇心活力”病例分享大赛全国路演山西站于太原丽华大酒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特邀来自山西医院的李学文教授、医院的马锋教授以及中医院的浦介麟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持。首先,由来自中医院的丁立刚教授进行主题演讲。紧接着,医院的张峰娟医师代表卫海松教授分享了ICD升级为CRT-D的1例病例,医院的王海雄教授则汇报了关于希氏束起搏临床应用的精彩病例。这些病例不仅得到了与会专家的点评和赞赏,也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 ◆◆◆◆◆
丁立刚:美敦力四极电极导线临床应用
丁立刚教授全方位地介绍了CRT新技术四极导线在临床上的应用。长期追踪的临床研究显示,1/3的患者无法从CRT治疗中完全获益。在CRT治疗过程中,从植入到患者管理挑战无处不在。丁立刚教授指出,房性心律失常、膈神经刺激(PNS)以及左室失夺获(脱位及高阈值)是影响CRT疗效的重要因素。美敦力Viva?QuadXTCRT-DAttain?Performa?系统为CRT无反应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该系统的植入优势在于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四极导线为实现CRT治疗提供更多可行的选择。首先,Attain?Performa?1.3mm的短双极电极间距导致更高的PNS,从而减少PNS的发生。同时,短双极间距使PNS阈值和起搏阈值(PCT)之间的差距更大。其次,所有电极均包含激素以最小化PCT。右室激素洗脱电极的使用是行业标准,且多年来已证实比非激素电极更优。除RV之外,激素运用在LV也同样有益。最后,为不同的患者解剖提供更多的导线形状,并与美敦力亚选择鞘管完美兼容。二是VectorExpress?在2min内可提供16个向量临床可行的数据,摒弃了手动向量评估的复杂操作,为选择最优起搏向量提供便利,且测试结果与手动PCT测试匹配率为95%。另外,利用LVCM技术确定起搏阈值。三是CRT的生理性起搏模式——AdaptivCRT可有效提高患者反应率。可每分钟自动测量调整“适应性单LV起搏”和“动态BiV起搏”模式,已证实的临床获益包括:减少44%的右室起搏,降低46%的房颤风险,提高12%的反应率,降低21%的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减少40%的30d再入院率。Viva?QuadXTCRT-D系统结合了四极导线的植入优势和AdaptivCRT已证实的临床获益,可谓如虎添翼,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可行的选择。
实战分享,病例分析卫海松: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衰患者ICD升级CRT-D1例张峰娟医师代表卫海松教授分享了一例堪称完美的病例。患者为45岁女性,年12月,因“ICD电池耗竭”入院。10年前,患者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阿-斯综合征”,行强心利尿剂及改善心功能治疗后好转。于年行ICD植入治疗。术后,该患者出现4次室速、室颤事件,ICD均正确识别并治疗成功,平素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药物。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一度房室阻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QRS时限ms;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40mm,左心室69mm,LVEF为34%,二尖瓣中-大量反流,三尖瓣少量反流,主动脉瓣口少量反流,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入院诊断该患者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扩大;心律失常ICD植入术后;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给予强心利尿治疗,考虑患者仍有心衰症状,LVEF值<35%,QRS波>ms。遂决定升级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复律除颤起搏器(CRT-D,ProtectaDTRG)。术中冠状静脉造影显示靶静脉细小迂曲,先尝试双导丝进入后失败。之后,借助分支静脉递送系统AttainSelectⅡDEL,将左室电极植入冠状静脉分支后侧静脉,保留原有的心房电极(心房位置:右心耳),右室除颤电极(右室导线位置:心尖部)。术后1周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示QRS时限缩窄到ms。术后3个月随访,生活质量评分提高。通过CRT-D植入,该患者心电图QRS波宽度显著下降,心功能也有显著改善。虽然单纯右束支传导阻滞并不是CRT治疗的适应证,但是REVERSE、MADIT-CRT及RAFT试验表明:QRS波越宽,患者CRT获益越大。根据病情,该患者符合年中国CRT指南Ⅱa类适应证。另外,MADIT-CRT试验表明女性患者植入CRT-D后获益多于男性。因此,对于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ms的患者,不应排除在CRT植入人群之外,尤其是女性心衰患者。王海雄:希氏束起搏——“消除”AVB1例王海雄教授报告的希氏束起搏“消除”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病例让人眼前一亮。患者为72岁男性,年开始出现活动后胸憋,休息3~5min可缓解。年,行CAG示回旋支与钝缘支分叉处狭窄60%~70%,右冠近段完全闭塞,可见来自左冠的逆灌注,右冠PCI未成功。此后规律“ABCDE”常规治疗。近4~5月出现双下肢水肿,夜间高枕卧位。术前心电图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QRS波为84ms,窦性心动过缓,最慢为34bmp;超声示左心、右房增大,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三尖瓣中度反流,主动脉退行性病变,肺动脉轻度高压,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心包腔少量积液。诊断该患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Ⅲ级,心律失常;高血压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综合考虑,决定通过希氏束区起搏(三腔CRT-P)纠正或者“消除”AVB。王海雄教授解释道,基于该患者的病情,若将电极放置房室结以下希氏束区域,之后会有良好的传导。直接希氏束区起搏中,起搏信号与QRS之间有等电位线,Vp-V间期几乎等于H-V间期,且起搏12导联QRS波与自身完全一致。直接希氏束区起搏通过电压理论以及纵向分离来“消除”各种室内阻滞。年,Europace杂志上发表一项荟萃分析表明,伴宽QRS有50%~81%的患者通过希氏束区起搏“消除”束支传导阻滞;年文献报道称,希氏束区起搏“消除”束支传导阻滞,植入成功率为9/16例。在有效解决患者心动过缓的前提下,希氏束区起搏可保证患者的心功能,减缓患者心衰。◆◆◆◆◆ ◆◆◆◆◆
“专家点评
本次会议中的主题演讲以及病例都得到了专家们的认真点评,并引发了现场与会医师的思考。本次会议内容详实,病例精彩,讨论透彻。首先,Viva?QuadXTCRT-D系统结合四极导线和AdaptivCRT各自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其次,对于ICD升级为CRT-D需要结合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最后,针对相应的适应证患者,希氏束区起搏可更优化心脏起搏,起搏心电图和自身正常心电图基本相同,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理性起搏,但是手术难度大,对术者的要求高。各位专家总结道,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才能为患者和医师带来“心”的希望。本次会议展示的不仅仅是病例本身,更重要的是分享好的经验和前沿技术。
”END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白癜风症状主要有哪些哪里白癜风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