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县万医”专栏
南充站
病例报告者:四川省南充医院杨颖病例简介主诉:反复心悸7天,加重伴腹泻1天。
现病史:患者女性,28岁。入院前7天受凉后出现心悸不适,自扪脉搏有脱落现象,与休息、活动无关,伴干呕及低热(体温不详)。
入院前1天,心悸症状加重,为持续心跳过快感,伴气促,并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约3~4次/日,为黄色稀样便,不伴晕厥、胸痛,不伴有里急后重、腹胀、腹痛。院外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我院。急诊科检查后以“室性心动过速原因待查”收入重症监护单元(ICU)。患病以来,食欲差,体重改变不明显,小便正常。
既往史:25年前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提示“房间隔缺损”,9年前于外院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前后患者活动耐量同常人。个人史、婚育史和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体温37.0℃,脉搏次/分左右,呼吸23次/分,血压90/60mmHg。发育正常,神清语晰,急性面容,半卧位。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中线可见长约5cm手术瘢痕,双侧呼吸动度减弱,双肺呼吸音降低,闻及少许湿啰音,无干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无震颤,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左锁骨中线,心率次/分,律齐,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A2)=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17.15×/L,中性粒细胞78.30%。高敏肌钙蛋白(hsTnI)0.ng/ml,肌红蛋白.6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0ng/ml。B型脑钠肽.8pg/ml。血生化提示,尿素氮24.04mmol/L,肌酐.4μmol/L,谷丙转氨酶.3U/L,谷草转氨酶.6U/L,白蛋白35.1g/L,总胆红素23.0μmol/L。
入院心电图提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诊断考虑为室性心动过速待查(急性重症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急性胃肠炎。
诊疗经过入院后予胺碘酮mg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头孢替安抗感染。患者诉心悸明显缓解,气促减轻。复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S1Q3T3征。
床旁胸片提示,胸骨呈术后改变,心影增大;双肺渗出性病变,双侧胸腔积液。床旁心脏超声提示,右心增大,三尖瓣重度反流,左室射血分数(LVEF)70%。D-二聚体19.41μg/ml,细菌感染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等增高,胸腔穿刺液为漏出液,血培养及胸水细菌培养阴性。
临床可疑肺栓塞,遂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提示,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高压;未见确切肺动脉栓塞征象;;右肺下叶外侧底段炎症,左肺上叶尖后段纤维灶,左肺下叶炎性改变伴压迫性不张。
遂予头孢替安抗感染,呋塞米+螺内酯利尿,盐酸曲美他嗪改善心肌代谢。患者未诉心悸、气促。
复查心脏超声提示,先心病房缺术后,心房水平未见分流,右心增大以右室明显,右室壁变薄,运动减弱,三尖瓣轻-中度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超声所见不能排除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可能。
心脏磁共振提示,先心病房缺修补术后,右心房室增大,以右心室为著,心包少量积液,左心室心尖肌壁考虑心肌缺血;右侧肺动脉增宽。动态心电图提示,平均心率67次每分(bpm),最小心室率42bpm,室性早搏有次,2次短阵室速,阵室性二联律。
出院诊断考虑为急性重症心肌炎、室性心动过速、心功能Ⅲ级;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右心增大。在原用药基础上增加培哚普利和酒石酸美托洛尔(据心率、血压调整剂量)。
专家点评
中医院康连鸣教授指出,从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本例突出特点有3个:感染、心律失常和心肌病,诊断应当首先考虑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
本次可能是由于感染诱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与既往房间隔缺损无显著相关性。绝大多数ARVC患者在确诊时已成年,有条件的情况下,这类患者可以行心肌病基因筛查以确诊。
治疗的方法首选心脏移植。经典抗心衰药物治疗或仅能延缓、但不能阻止病变进展。早期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干预可减少心律失常风险,射频消融的获益不确定。
临床生涯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