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座政协委员告诉您如何预防颈动脉硬化

时间:2019-3-7 6:30:31 来源:肺动脉高压

医院订阅哦!

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一项新的分析显示,中国约有1/3成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是中风的一个危险信号。早发现早预防,可减少脑梗死(缺血性中风)的发生。为了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我们邀请了市政协常委、医院副院长王李华,为我们就如何预防颈动脉硬化提供专业的分析和建议。

颈动脉斑块到底是个啥?

王李华副院长介绍,颈动脉斑块在医学上称为颈动脉硬化,又叫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的表现,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生,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就好比厨房下水道中积存的油污,时间久了会导致下水道堵塞。

颈动脉斑块有什么危害?

王副院长说,目前认为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早期首先表现为内膜-中膜增厚,然后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在此基础上出现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脱落、附壁血栓形成及继发血管狭窄等,引起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胆固醇

LDL-C沉积

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

斑块破裂

脑血栓形成

缺血性

卒中

颈动脉斑块有什么表现?

颈动脉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斑块的性质及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王李华副院长给出了专业的判断方法:大多数颈动脉硬化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如头晕、头痛、晕厥等;动脉硬化程度严重、斑块不稳定者容易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表现为一过性单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小时内完全恢复;严重者直接出现脑梗塞表现如一侧肢体活动受限、失语、甚至昏迷。

怎么知道颈动脉斑块的严重程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首选的无创性颈动脉检查手段,不仅可以显示斑块的部位和大小、管腔狭窄部位和严重程度,还能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并可对斑块进行形态学评价。

CT血管成像(CTA)对颈动脉狭窄的判断准确性高于多普勒超声,且可全面评估主动脉弓及颈动脉全貌走行。为下一步治疗明确方案。

△图注:CT检查颈动脉硬化图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可详细评价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侧支形成情况。

△图注:DSA检查颈动脉硬化图片

得了颈动脉硬化该怎么治疗?

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也就是如果得了颈动脉硬化有什么治疗的办法,王李华副院长提供了三个方案,分别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下面我们来听王副院长详细分析这三个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的改变:戒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低脂低盐饮食等等,俗称“管住嘴、迈开腿”。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

(1)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

(2)预防性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拜阿司匹林或波立维,降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临床上,医生会根据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的程度、斑块的稳定性,结合患者的症状、基本情况决定是否手术及采用何种手术方式。

研究表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即使接受正规药物保守治疗仍有很高的脑梗塞发生率:狭窄程度达50-69%,每年同侧发作脑梗塞风险为4.4%;狭窄程度70-79%,每18月同侧脑梗塞风险19%;狭窄≥80%每18月同侧脑梗塞风险33%,且预后较差。

目前常见手术方式主要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属微创手术,通过支架对狭窄部位的扩张及支架本身对斑块阻挡作用,起到改善狭窄程度、减少斑块脱落作用,从而预防脑梗塞发生。该手术通过腹股沟区穿刺入路完成,无需全身麻醉,术后24小时可下床活动。

△颈动脉支架植入示意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颈部取切口,通过剥离颈动脉斑块达到治疗目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示意图

颈动脉硬化怎么预防?

王李华副院长最后介绍说,颈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预防与其他动脉硬化预防类似,主要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合理饮食,限制盐、脂肪摄入量;加强锻炼,控制体重;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王李华简介:

衢州市政协常委,衢州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二级正高,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外科学教授。

征稿动员令

“衢州政协”







































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sjm.com/ysty/11484.html
热点排行
前列腺素介绍

前列腺素 开放分类: 医学、动物生理学、避孕药、药理学、影响子宫和胎盘功……【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前列腺素介绍

前列腺素 开放分类: 医学、动物生理学、避孕药、药理学、影响……【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前列腺素介绍

前列腺素 开放分类: 医学、动物生理学、避孕药、药理学、影响……【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