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月月连续发烧两个月左右,而且时不时咳嗽、呛奶,表情痛苦地抱着大腿。更可怕的是,小月月的嘴唇和手指甲呈现出可怕的紫色。可吓坏了家长,检查后医生说,小月月很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即“先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出生缺陷之一,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时期由于母亲的健康受到疾病、药物、化学、毒素、放射性物质以及营养缺乏、过度疲劳或精神情绪的影响,使胎儿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引起的心脏畸形性疾病。如果能采取合理的外科技术及手术治疗,大部分复杂先心病仍然能得到治愈,其前提是早诊断、早干预治疗。
体重不长、呛奶、易咳嗽的孩子要小心
一部分患有先心病的孩子在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有嘴唇、手指和脚趾发紫的症状,这时家长倒容易提高警惕。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没有这种“紫绀”现象,家长也觉得孩子挺正常,结果病情就这样被“隐蔽”了。
其实对于这部分家长来说,若发现孩子呼吸道反复感染、喂奶易呛、爱咳嗽、不长体重时,就应该警惕先天性心脏病。
很多家长因为感觉“从前孩子总有病,现在孩子没有病”而暗自高兴。其实,这有可能是先心病严重的一种表现,因此不要盲目乐观。另外,一些被查出有先心病的孩子要趁早治疗,千万不要“等长大了再说”。
宝宝患有先心病如何护理比较好
1、要预防患病,特别是患呼吸道疾病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小儿需要经常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提高抗病能力。衣着要适宜,不要穿得过多以致出汗,稍微受点凉就会感冒。如家中有人感冒,要尽量避免接触。平时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得了呼吸道感染则要及时治疗。
2、要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根据患儿的病情轻重和体力情况适当活动,做到动静结合,但不要参加游泳、赛跑等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激动。
3、要供给足够的营养。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出生时的体重一般与正常小儿相同,但多数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即见生长发育迟缓,其原因是先天性心脏病本身可使体内供氧不足。这些小儿在进食时容易疲乏、气急,使摄入营养不足。再加上平时容易患病,消耗过多。所以对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从小就要注意供给足量的营养。对这些小儿必须少量多餐,耐心喂养,保证充足的易于消化的营养。6个月以内的婴儿,宜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儿主食应配方奶,6个月以上的婴儿,除主食配方奶外,要加辅食如米粥、菜泥、果泥、鱼糜、肉糜等。
1岁以上小儿可吃的食物较多,原则仍应少量多餐。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避免吃在肠内产气的食物。如山芋、土豆、萝卜、蚕豆等,限制过量咸食。
天气热时适当增加饮水量,若患其他疾病时适当减少饮食量。有心力衰竭症状者,给低盐、少渣、半流质饮食。
应定期检查体格,观察营养是否充足,必要时请营养专家作饮食辅导。
4、控制预防接种,为了增加抵抗力,一般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可以接受预防注射。对有青紫及心力衰竭等较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则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5、谨防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症,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在拔牙、扁桃体摘除术的前后,要用抗菌药物,以防发生其他并发症。
如果您觉得文章有价值请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