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简介
主诉及现病史:患者男性,80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闷3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超声心动图示心脏扩大,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对症和支持治疗后症状可缓解。2个月前患者症状明显加重,对症治疗后胸闷无明显缓解,仍发作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既往史:既往有冠心病史,右冠状动脉曾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还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69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37mmHg;颈静脉怒张;两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69次/min,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4/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伴重度关闭不全(图①、图②),二尖瓣大量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左心扩大。
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logisticEuroSCORE)为39.50%(20%为外科手术高危),美国心胸外科学会评分系统(STS)提示手术的病死率为8.97%。
心脏瓣膜团队(包括心内科、心脏外科、心脏超声科、麻醉科、放射科和体外循环医生)讨论后,一致认为外科手术风险极高危,不建议外科手术治疗,建议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
胸腹CT血管成像(CTA)示主动脉瓣瓣环、瓣叶无钙化,瓣环直径平均22.4mm,乏氏窦直径37.2mm×41.6mm×35.6mm,左主干高度1.3mm,右冠状动脉高度19.4mm,胸腹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右股动脉最窄处直径8.5mm。
TAVI过程:采用全身麻醉,经右侧锁骨下静脉置入临时起搏器于右心室。左股动脉穿刺并送猪尾巴导管至主动脉根部,造影示主动脉瓣大量反流(图③)。调整猪尾巴导管至主动脉无冠窦,以协助定位。右股动脉置入18F鞘管。送6F猪尾巴导管至左心室后,交换为Amplatz超硬导丝,然后送大1个型号(29mm)的CoreValve瓣膜(美国美敦力公司)至主动脉根部。反复行主动脉根部造影并及时调整CoreValve瓣膜位置,在右心室而起搏(次/min)辅助下逐步缓慢地释放瓣膜。主动脉根部造影示主动脉瓣少量反流(图④),冠状动脉开口通畅;经胸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少量反流(图⑤、图⑥);血压由术前的/35mmHg提高到/67mmHg。采用血管闭合器闭合双侧股动脉,结束手术。术后每天口服阿司匹林0.1g和氯吡格雷75mg,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与术后即刻类似。患者顺利出院。
图1术前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主动脉右冠瓣脱垂)
二、病例讨论
TAVI现已成为症状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手术禁忌患者的标准治疗,以及外科手术高危患者的替代治疗。
主动脉瓣狭窄往往伴有瓣环或瓣叶钙化,可为瓣膜的固定提供支撑,而单纯主动脉瓣反流因缺少钙化,容易导致CoreValve瓣膜完全释放后移位,瓣周漏和瓣中瓣置入的比例高。但是,CoreValve瓣膜除了瓣环部位提供径向支撑外,完全释放后与升主动脉、左心室流出道的紧密贴合也为瓣膜的固定提供帮助,这使CoreValve瓣膜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成为可能。
本例患者高龄,心功能差,伴有多器官疾病,药物治疗效果差,心脏瓣膜团队评估后不建议外科手术,TAVI成为积极干预的唯一选择。术中选择大1个型号的瓣膜有利于增强瓣环处的径向支撑力,最终瓣膜固定良好,有少量瓣周漏,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随访示瓣膜无移位,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本例的一个特殊情况是左主干高度非常低,仅1.3mm,远远低于常规TAVI要求的10mm,但是综合考虑乏氏窦较大、瓣叶无钙化等因素,堵住冠状动脉口的可能性较小。心脏瓣膜团队术前做好了体外循环和紧急外科搭桥的应急预案。
总之,目前国际上TAVI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的经验有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文为医道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参考资料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治疗无钙化单纯性主动脉瓣重度反流一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3(02):-.
儿童治疗白癜风哪里好白癜风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