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阳电视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开刀、不用放射线和造影剂,也不用全麻气管插管,仅需要一台普通超声机,就可以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
这对于患有先心病且已怀孕4个月的张娟(化名)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要知道,如果没有这种技术,她盼了5年的孩子可就要被引产了。
晴天霹雳一纸诊断陷入绝境32岁的张娟怀孕三个月时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如果继续妊娠,对于心脏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因为妊娠分娩期间血液总量会增加约30%左右,普通人怀孕尚需承担一定的风险,更何况心脏存在一定缺陷的先心病孕妇,一旦护理不当,很可能会出现心衰,肺动脉高压,危及孕妇生命。
另一方面,由于先心孕妇自身免疫力差,容易感冒,发生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胎儿心脏发育畸形,将来产下的宝宝患有先心病的概率相对要比正常人高。
张娟一家陷入绝境,有人劝说,为防万一,还是保大要紧。可这个孩子,夫妻俩盼了5年,就这样没了,心里不甘心,苦于找不到好的解救办法。
一个月后,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医院,找到心外科的陈立军主任。医院的专家,每年要做超过台的心脏手术,对于先心、风心、冠脉搭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一语道出了张娟目前面临的问题:
“先心房缺肺动脉高压的孕妇,不能DSA下做介入,不能麻醉下做手术,否则胎儿要引产。”
古老的命题:保大人,还是保小孩,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陈主任以及他的团队反复研究张娟房缺的位置、形态、大小,最终,他们决定做一种叫做全超声引导下的介入封堵术。
这种手术既可以保住孩子,大人又得到了治疗,孕妇不致于发展到重度肺动脉高压,是目前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治疗领域最难掌握的技术。
柳暗花明一把小伞撑起一片天经过大量的细致准备,两天后,张娟进了手术室。
医生在其大腿根部的股静脉做一个穿刺,由此引入封堵器装置,手术全程由超声引导。可以说,整台手术超声医生是眼,而心脏介入医生是手,手眼配合默契、调度协调是整个手术成败的关键。
手术医生要克服两大难关。
第一,手与眼的配对。
一名外科医生做一台腔镜手术,要求“人机合一”,看着屏幕里成倍放大的图像,双手要自行调适在腔内动作的幅度,丝毫不能含糊。而超声下做的介入,是要超声医生与介入医生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达到双剑合璧的效果。介入医生凭借丰厚的经验,推送导丝在体内移进、游动,超声医生根据手术思路,运用超声成像引路确位,可以说,两名医生的思想需要时刻保持同步。
第二,重组心脏地图。
在超声下,心脏成像并不是一个平面的地图有清晰的行进路径,而更像是一副地壳的截面图,只有部分的截面图像。如果没有心脏介入医生对心脏结构的了然于胸,继而得心应手,那么,整个手术必定是举步维艰。
幸运的是,张娟遇到了陈立军团队。
陈主任果敢地将导丝插入心脏,经过10分钟的定位、寻找,导丝顺利穿过房缺,接着,封堵伞沿着导丝跨过房缺,释放左伞、再释放右伞。超声显示,房缺的孔洞被完整封闭。心跳正常,手术顺利完成。
张娟和她的孩子都得救了。
几个月来,张娟的心情忽高忽低,“简直就像过山车,心扑通通,实在受不了。”张娟说,好在遇到了陈主任,她和她的孩子才得以能够在6个月后见面!
觉得有用,猛戳下面大拇指吧!
东阳零距离联系方式:
⑴小编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