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FDP)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FDP治疗组在主动脉开放后1h静脉泵入,对照组用等量葡萄糖泵入,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主动脉阻断开放后1h、术后第5天,采集患儿中心静脉血,检测患儿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并观察患儿术后拔管时间、术后第7天观察患儿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FDP治疗组术后CK-MB、cTn-l、EF较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拔管时间较对照组也明显缩短。结论FDP在体外循环手术后能起到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果糖二磷酸钠;心肌保护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志码:Adoi:10./j.issn.-..04.
文章编号:-()04--03
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目前已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方法。由于术中需要心脏停搏,故良好的心肌保护直接关系到患儿术后的恢复情况。果糖二磷酸钠(FDP)是细胞内糖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对许多代谢通路起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心肌的营养代谢,从而对心肌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现将我们20例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观察果糖二磷酸钠对室间隔缺损体外循环手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的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为年12月—年12月我院住院确诊为室间隔缺损的患儿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5~5.5岁。全部患儿均为膜周部室缺(室间隔缺损直径为7~15mm),不合并其他心脏畸形,不合并肺动脉高压,各瓣膜无有意义的体征。30例患儿按身份证出生日期末尾数字分组,单数为治疗组,双数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年龄,体质量、室缺大小、肺动脉压力、EF、术前氧饱和度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两组均为静脉丙泊酚间断异氟烷复合麻醉,气管内插管,使用进口膜式氧合器,中度血液稀释(HCT20%~30%),中度低温28℃,预充复方乳酸钠林格液、血浆代用品,肝素3mg/kg,使用Hemochron型(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监测仪测ACT,转流中ACT>s。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转流,主动脉阻断后,经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冷晶体停跳液,首剂15ml/kg,K+25mmol/L,诱导停搏,同时转流降温,心脏表面置冰屑行心肌保护,以后每20min左右灌注1次,10ml/kg,K+10mmol/L,经房间隔置左心引流,防止左心室膨胀损伤心肌。全部病例均使用戊二醛处理心包补片,采用4×12无损伤线间断及5-0滑线连续缝合室间隔缺损。复温,主动脉开放,左心排气,后并行循环,复温至鼻咽温37℃,或肛温36℃,循环稳定,脱离心肺机。
治疗组患儿在主动脉开放同时静脉泵入10%葡萄糖50ml+FDP(海南通用)mg/kg,1次/d,连续3d,对照组泵入10%葡萄糖50ml,其他治疗措施相同。
1.3临床观察指标标本采集与检测记录: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主动脉阻断开放同时、术后第5天,采集患儿中心静脉血,检测患儿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l(cTn-l),所有患儿均观察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第7天超声心动图观察患儿左室射血分数。
1.4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分析用SPSS15.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手术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死亡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麻醉诱导前后,主动脉开放后患儿CK-MB、cTn-I未见明显区别(P>0.05),术后第5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者有明显差异,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EF高于对照组。术后治疗组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当前的室间隔缺损手术,通常都是在心脏停跳下完成的,导致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会产生钙超载,从而产生心肌细胞的损伤,导致CK-MB、cTn-I的升高[1-3],并产生大量氧自由基[4],对心肌细胞产生损害,如何更好地保护心肌细胞,是心脏外科白癫疯医院儿童白癜风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