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全的儿童年龄与用药禁忌汇总,赶紧收藏

时间:2019-1-27 15:02:40 来源:肺动脉高压

大家好

欢迎收听今日「康息来了」

我们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全天候的健康资讯。

点击下面,一键收听语音版

头条新闻:

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在用药过程中要比成人更加谨慎,这样才能既帮助孩子早日康复,又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1镇静、催眠与抗癫痫药

镇静、催眠与抗癫痫药

哌醋甲酯:6岁以下避免使用

氨甲丙二酯:6岁以下不用

苯妥英钠:癫痫持续状态,小儿不作首选

地西泮:6月以内的婴儿慎用

苯海索:4岁以下儿童不用或慎用

2麻醉药相关

丙泊酚:诱导麻醉2~2.5mg/kg;维持麻醉0.1~0.2mg/kg;3岁以下不宜使用

利多卡因:早产儿半衰期延长慎用

泮库溴铵:对新生儿、未成熟儿作用时间长,使用警惕过量

吗啡:1岁以内不用

氨酚待因:7岁以下不宜使用

3呼吸系统

溴己新:多用于年长儿(6岁)

喷托维林:一般用于5岁以上

右美沙芬:2岁以下要遵医嘱

福莫特罗:4岁要遵医嘱

丙卡特罗:早产儿、新生儿、年幼儿慎用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4岁应慎用,遵医嘱

孟鲁司特钠:2岁国外有颗粒剂,但需遵医嘱

4消化系统用药

胶体次枸橼酸铋:年幼儿一般不宜服用本品

雷尼替丁:8岁以下禁用

奥美拉唑:婴儿慎用

比沙可啶:6岁以下禁用

酚酞:婴幼儿禁用

活性炭:小于3岁如伴长期腹泻腹胀禁用

消旋卡多曲:不推荐1月以下儿童使用

东莨菪碱:乳幼儿、婴儿慎用

多潘立酮:1岁以内应特别慎用

西沙比利:早产新生儿不建议使用

磷脂酰胆碱: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注射液

柳氮磺吡啶:2岁以下小儿禁用

5泌尿系统

螺内酯:小于2岁应用应遵医嘱

6内分泌系统

二甲双胍:不推荐10岁以下儿童使用

7抗微生物药物

头孢呋辛酯:药品不可嚼碎服用,5岁以下不宜用

头孢孟多:早产儿、新生儿不推荐使用

头孢丙烯:小于6月婴儿不推荐使用

头孢哌酮: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

头孢克肟:小于6月婴儿慎用

头孢泊肟酯:小于2月小儿安全性未确立

头孢吡肟:小于2月小儿安全性及疗效未确定

美罗培南:小于3月暂不推荐使用

氯霉素: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

乙酰螺旋霉素:小于6月安全性尚不清楚

克拉霉素:小于6月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清楚

阿奇霉素:6月以下小儿口服用药安全性及小于16岁儿童静脉注射安全性均不清楚(新增加)

氨基糖苷类:药典小于6岁慎用,浙江省版抗生素应用指导为禁用

多粘菌素B:不推荐小于2岁小儿使用

克林霉素:小于1月新生儿不宜应用,(某些药品说明书中为4岁以下慎用)

去甲万古霉素:新生儿禁用

磺胺嘧啶:小于2月婴儿禁用

甲氧嘧啶:小于2月婴儿禁用

呋喃妥因:新生儿禁用

喹诺酮类:一般不用于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如病情需要,应完善知情告知。

利福平:不用于新生儿,少用于3个月内婴儿

酮康唑:2岁以下不宜使用,2岁以上慎用

氟康唑:6月以下小儿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未确定

氟胞嘧啶:儿科用药安全性尚不清楚

金刚烷胺:不宜用于1岁以下婴儿

阿昔洛韦:2岁以下小儿用药剂量未确定

扎那米韦:小于7岁用药安全性不详

左旋咪唑:2岁以下禁用

甲苯达唑:2岁以下慎用

阿苯达唑:2岁以下慎用

吡喹酮:4岁以下小儿用药安全性未肯定

8解热镇痛类

阿司匹林:目前不推荐作为儿童退热药的首选

赖氨匹林:同阿司匹林

尼美舒利:不推荐作为一线退热药(年5月20日后12岁以下儿童禁用)

布洛芬:用于3月以上儿童

9抗过敏药

苯海拉敏:新生儿、早产儿忌用

茶苯海敏:新生儿、早产儿忌用

异丙嗪:2岁以下小儿慎用,新生儿、早产儿禁用

马来酸氯苯那敏:新生儿或早产儿不宜使用,婴幼儿慎用

富马酸酮替芬:小于6月儿童禁用

盐酸羟嗪:婴幼儿禁用,6岁以下慎用

赛庚啶:小于6岁一次剂量不超过1mg,2岁以下不宜使用

氯雷他定:2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不清楚

富马酸氯马斯汀:新生儿、早产儿禁用

10营养用药

脂肪乳注射液:新生儿和未成熟儿伴高胆红素血症或肺动脉高压者慎用

维生素A(视黄醇醋酸酯)(可能是大剂量的)婴幼儿对大量或超量维生素较A敏感,应谨慎使用

11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1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12免疫增强剂

匹多莫德: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

13皮肤科用药

磺胺嘧啶银:2月以下婴儿禁用

卤米松:2岁以下儿童慎用

樟脑:婴幼儿禁用

他克莫司:2岁以下儿童禁用

吡美莫司:2岁以下儿童禁用

14鼻用抗过敏药

丙酸倍氯米松:6岁以上使用

糠酸莫米松:3岁以上使用(合理用药百科)

接下来,一起看看今日有哪些健康资讯。

每日医讯

"超级细菌"正在迫近

中国或陷入无抗生素可用境地

我国是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重灾区。数据显示,全国年超过5万吨抗生素排放进水土环境中。

北京市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中心主管医师李珉说:“按照目前耐药情况的发展趋势,我国很有可能成为最先陷入‘超级细菌’频生、最终无抗生素可用境地的国家之一。”(新华社)

今年社保扩围迈出第一步

2亿农民工将率先受益

近日,记者了解到,作为年社保覆盖面扩围的重要群体之一,2亿农民工正率先获得政策礼包。

有关专家表示,根据人社部的相关部署,继广大农民工之后,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将成为年社保扩围的下一个重点。(经济参考报)

“儿科用药宝典”不靠谱

谨遵医嘱是关键

近日,一份号称转自某儿科医生的“儿科用药宝典”在朋友圈热传。

医院儿科主任边逊称,该“宝典”虽有一定道理,但过于公式化,患儿的病情发展千变万化,如果按这种所谓“宝典”照方抓药,很可能延误患儿病情。(中国医药报)

治面瘫要有规范啦!

世界颅神经外科专家“定调调”

目前,世界颅神经外科医师联盟的专家们正在酝酿起草关于面瘫规范诊疗的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表示,“面瘫虽不致命,我自己作为一个患者有两个体会,一是它让人丢失尊严,二是即使经过积极治疗,很多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健康时报网)

医院

诊疗量占比达17.5%

记者1月15日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目前我国医院诊疗量为4.38亿人次,医院总诊疗量的17.5%,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加凸显。(新华社)

流感爆发

药企单品月销10亿元!

日前,有媒体从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人士处了解到,该公司奥司他韦产品本月出货量超出10亿元,较往常增长近5倍,医院也出现了奥司他韦产品断货现象。(赛柏蓝)

专家研判:

北京流感不会出现大面积爆发

1月15日,北京市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表示,目前已达到流感的流行高峰,预计未来两周内流感活动强度将趋缓。经过专家论证、研判,本市不会出现流感疫情大面积爆发的情况。(北京日报)

新技新药

新型DNA检测法

提早一年诊断乳癌

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们日前成功研发出一种可准确诊断乳腺癌的新型DNA检测法。

他们发现,在化疗前采集血样中的DNA变化是诊断致命乳腺癌的有效指标,确诊时间可以比目前的诊断方法提早至少1年。(生命时报)

北京生科院等

在寨卡疫苗研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一针免疫可以完全保护免疫缺陷小鼠免受致死剂量的寨卡病毒的感染。

寨卡病毒是一种主要由蚊虫传播的病原,严重可致胎儿发育缺陷形成新生儿的小头畸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新型结核疫苗抑制哮喘发作

近日,我国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利用腺病毒载体结核疫苗抑制过敏性哮喘的新策略。

研究结果显示,该疫苗能有效降低肺部炎症并抑制哮喘发作。(中国科学报)

健康养生

如何守住岌岌可危的发际线

如今快节奏的日常生活中,脱发正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医生表示,不同病因引发的脱发类型有几十种之多,医院找出内在病因,因病施治;日常生活中注意减压,保持心情舒畅,尽量不熬夜。(中国医药报)

四类人午觉要讲究些

有四类人睡午觉时需要“讲究”一些,否则可能弊大于利。

1.体重超标的人

午睡容易囤积脂肪,加重肥胖;

2.低血压人群

建议饭后不要直接躺下,练练瑜伽或冥想打坐后再小睡;

3.脑血管梗塞、头痛头晕的病人

最好饭后半小时喝杯水再小憩;

4.失眠患者

建议午睡不要超过20分钟。(生命时报)

吵架吵出了脑出血!

控血压情绪很关键

浙江省的李女士是一名高血压患者,她在与一名同事激烈争吵后,脑子里的重要血管竟然破裂,且出血量很大。

医生表示,随着气温的下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开始“过山车”式的波动,所以在冬季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控制。(健康时报网)

三餐时间固定,有效提升记忆

日前,美国加州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每日三餐的时间固定,能有效提升记忆力,对抗痴呆症。(生命时报)

互动话题

昨日我们讨论的话题是

生鸡蛋PK熟鸡蛋

哪个营养价值更高?

鸡蛋中会带菌,生吃容易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甚至发生感染沙门氏菌中毒事件。并且生吃鸡蛋,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因此,最好不要吃生鸡蛋。(家庭医生在线)

今日话题:

铁锅炒菜真的补铁吗?

相信大家一定听到过一种说法:铁锅炒菜可以补铁,这是真的吗?

明日请继续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
白癜风专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sjm.com/zlyz/1120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