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PAH)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问题。尽管PAH药物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一定程度上延缓了PAH的进展,但患者长期预后仍然很差。而且,靶向药物价格昂贵,患者常常无法坚持长期治疗而获益,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积极寻找并探索治疗PAH的新型药物及策略具有重大社会及经济意义。
最近,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医院)心内科廖玉华教授团队的研究为PAH的治疗提供了极富原创性的视野与策略。5月21日,针对PAH免疫治疗的主要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心血管病学领域顶级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周子华教授及邱志华博士为该研究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戴勇博士、陈霄副教授及宋霄霄硕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图1.研究论文发表在JACC
经过6年的努力,周子华教授及邱志华博士等研发出了国际上首个针对内皮素A型受体(ETAR)的疫苗(ETRQβ-疫苗)。实验证实,该疫苗可显著降低野百合碱(MCT)诱导的模型大鼠肺高压20mmHg,降低SU及低氧诱导的模型小鼠肺高压10mmHg,且显著抑制肺小动脉重构和右室肥厚,不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对正常血压动物及PAH模型动物的循环血压无影响。除疫苗之外,该团队还研发出了针对ETAR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应用于PAH模型动物,也具有明显降低PAH及抑制肺动脉重构的作用。
图2.PAH免疫治疗示意图
JACC针对该团队的工作同期发表专题评述,评述作者PredimanK.Shah博士赞扬该工作是PAH治疗领域令人兴奋的发现和进展,是针对PAH的一种新颖而有希望的治疗方式。JACC是国际心血管病学领域的三大期刊之一,年的影响因子达到19.分。廖玉华教授疫苗团队的工作能够发表在该杂志上,说明该团队工作的原创性及重要的转化价值。
图3.JACC同期评述
相较于化学药物,治疗性疫苗具有生物靶向目标精确(靶点特异性高)、作用持久(1~3个月免疫治疗一次可维持数月效果)、依从性高及费用低的优点,有望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廖玉华教授疫苗团队经过10余年的工作积淀,构建出病毒样颗粒载体及短肽表位筛选平台,除PAH疫苗之外,该疫苗团队在先前的工作中已经研发出针对AT1R的降压疫苗(ATRQβ-)及针对PCSK9的降脂疫苗(PCSK9Qβ-)。实验证实,ATRQβ-疫苗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模型动物血压及保护靶器官;PCSK9Qβ-疫苗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的血脂,颇具临床应用前景,目前正在积极进行临床前转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YongDai,XiaoChen,XiaoxiaoSong,XijunChen,WenruiMa,JibinLin,HailangWu,XiajunHu,YanzhaoZhou,HongrongZhang,YuhuaLiao,ZhihuaQiu,ZihuaZhou.ImmunotherapyofEndothelin-1ReceptorTypeAfor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JAmCollCardiol;73(20):-80.
2. PredimanK.Shah.ActiveandPassiveVaccinationfor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JAmCollCardiol;73(20):-83.
3. ChenX,QiuZ,YangS,DingD,ChenF,ZhouY,WangM,LinJ,YuX,ZhouZ,LiaoY.EffectivenessandsafetyofatherapeuticvaccineagainstangiotensinIIreceptortype1inhypertensiveanimals.Hypertension.Feb;61(2):-.
4. PanY,ZhouY,WuH,ChenX,HuX,ZhangH,ZhouZ,QiuZ,LiaoY.ATherapeuticPeptideVaccineAgainstPCSK9.SciRep.Oct;7(1):.
专家简介
廖玉华,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生物靶向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主编。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年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计划课题、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候选药物、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等重大课题共计10余项,发表论文余篇,包括NatureGenetics、JACC、Diabetes、Hypertension、CardiovasRes、FASEBJ、JI等SCI收录杂志论文余篇,主编《心脏病学》和《心血管病免疫学》专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共7项,发明ATRQβ-降压疫苗和PCSK9Qβ-降脂疫苗,目前致力于疫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
周子华,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担任国际心脏研究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高血压相关代谢工作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高血压学组委员、《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常务编委。主要从事高血压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于JACC、Hypertension、JMM、JournalofHypertension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邱志华,博士,讲师、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病治疗性疫苗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及教育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共3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科技部"十一五"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等课题研究10余项;在JACC、Hypertension、JMM等杂志以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3项。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心在线”。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设置好“星标”就能第一时间收到医学创新评论的消息啦!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