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芍药苷抑制内皮-间充质转化改善慢性缺氧/SU诱导的肺动脉高压(作者YuM等)
肺动脉高压(PAH)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肺血管收缩,而不是增殖性血管重塑,长期临床疗效改善有限。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通过改变内皮血管活性介质的产生、血管收缩受损、内皮细胞增殖和调亡不平衡以及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异常等途径在PAH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一项最近的研究报道芍药苷(PF)可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在波动性高血糖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中发挥直接的血管保护作用。此外,PF对脂多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或辐射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最近有研究报道PF可抑制缺氧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然而,PF对PAH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YuM研究者采用SU/hypoxia(SuHx)PAH大鼠模型,观察PF对肺血流动力学、肺动脉厚度和右心室重构的影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研究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对照+PF(mg/kg)组,SuHx组,SuHx+PF(mg/kg)(每组n-6)。为探讨PF对PAH的预防作用,采用大鼠皮下注射SU(20mg/kg)及慢性低氧(10%02)诱导PAH的SuHx模型。进行血流动力学、形态学检测。此外,用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暴露于1%02中,经PF或不经PF处理,通过内皮标志物的损失及间充质标志物的增加来评估EndMT。
血流动力学分析表明,SuHx组大鼠发展成PAH,其右心室收缩压(RVSP)显著升高。而预防性PF(mg/kg,i.g.21天)给药可显著抑制慢性缺氧/SU诱导的大鼠右室收缩压(RVSP),减轻右室肥厚指数的升高以及纤维化。同时,PF显著降低SuHx大鼠肺血管重构,减轻肺和右心室胶原沉积。此外,PF还可抑制SuHx诱导的肺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内皮钙粘蛋白)的下调和间充质标志物(纤维连接蛋白和波形蛋白)的上调,提示PF可抑制SuHx诱导的肺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EndMT),通过进一步的体外研究证实,PF治疗抑制了缺氧诱导的HPAECs中的EndMT,而敲除HPAECs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型受体(BMPR2)可消除该效应。
此研究表明,PF能减轻PAH大鼠SuHx模型的肺血管重构和右心室肥厚。其潜在机制可能与抑制BMPR2下调介导的EndMT有关。从而减轻SuHx诱导的PAH。因此,芍药苷可能是一种潜在的PAH治疗药物。
(蔡金巧报道)
本文作者:蔡金巧
声明
本文转至医学参考报,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并致歉。如有转载请保证原文完整,并请注明作者来源。
点击下方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