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12日,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周滔主任与其专家团队的合作下,再次完成了一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巨大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患者谭阿姨,女,62岁,因“反复心悸、胸闷10余年”于年12月1日入住我科,在我科彩超室行心脏彩超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巨大房间隔缺损(II孔型,左向右分流)”,同时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心房扑动,治疗方案先予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术控制心律失常,再择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随后便于12月5日予行“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术”成功终止心房扑动,随访半年于5月31日心房扑动再发,再次入院予“房扑射频消融术”,房扑终止,随访2个多月,房扑未再发,于今日成功完成“巨大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巨大房缺介入封堵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难点,成功进行介入治疗需要术者具有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术和较强的台上应变能力以及超声团队的术中配合。该手术的成功完成,说明南医三院心内科团队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陈霞医师在介入室给患者行超声检查)
(年8月12日于我院介入室,周滔主任医师成功为谭阿姨植入一枚直径42mm房缺封堵伞)
科普时间
什么是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ASD)为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是原始房间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致左、右心房之间遗留孔隙。房间隔缺损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畸形并存,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1:3。由于心房水平存在分流,可引起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为什么要治疗房间隔缺损:未手术的房间隔缺损病人自然病程与缺损的类型、分流量大小及是否合并有其他类型的心脏畸形有关,多数可生长至成年,但寿命缩短,病人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手术死亡率低于1%。手术后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病人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其长期生存率与正常人对比无显著差异。成年患者特别是合并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或肺动脉高压者,手术死亡率相对较高,有时尽管成功接受了手术修补,已有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依然存在,但病人心脏功能可得以改善,其长期存活率也明显高于未手术病例。
_中药治白癜风治疗白癜风的最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