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从何来?
1.原发病对肺部的影响
2.麻醉药物的影响
3.手术操作影响
4.手术前后肺部感染
吸痰的目的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通气,预防肺部感染。
常规应用的吸痰法是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畅通,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操作流程1吸痰指征
(1)听诊肺部痰鸣音:
将听诊器至于胸骨上窝或站在患者床旁可以听到呼噜声,表示大量糊状痰液淤积在上呼吸道,应立即吸痰听诊器放置3,4胸椎旁,如听到痰鸣音,提示分泌物粘稠,且多存留于下呼吸道,可先雾化,拍背,待痰液脱落后吸痰
(2)呼吸机管道压力过高:
以前观点认为吸痰3-4小时1次,目前主张按需吸痰,呼吸机患者出现咳嗽有痰,痰鸣音,呼吸机气道压力上升,患者对呼吸机有对抗,气道压力报警,血氧饱和度下降(spo2)下降2%-3%,必须吸痰。
(3)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下降等:
无创性血氧饱和度检测仪可持续测定血氧饱和度变化,反应机体氧合情况,当发现患者血氧下降2%-3%,(需排除干扰因素)要密切注意痰液情况,一旦听诊有痰鸣音,请示医生予以吸痰。
(4)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
如: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气管切开、会厌功能不好等患者。
2吸痰的准备
用物准备:
负压吸引器装置一套、纱布、治疗巾、油纱、棉签、清水、灭菌注射用水、一次性吸痰管、听诊器、手电筒、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
3操作流程
(1)将用物推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了解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或用氧浓度,向清醒患者说明目的,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协助患者取吸痰体位-----去枕,枕头放于肩膀下打开气道。
(2)连接负压吸引器,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及连接是否正确,调节负压,检查导管是否通畅,一般成人负压选择~mmHg0.04Mka。
(3)手消毒,选择吸痰管(成人12号)并检查灭菌有效期,撕开外包装,一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开口端与吸痰器负压管连接,药杯中倒入灭菌注射用水,再次试负压及管路是否通畅。
(4)用戴手套的手持吸痰管前端,另一手折叠导管末端,前端涂抹油纱,折叠吸痰管末端(关闭负压),轻轻插入鼻腔,嘱患者做咳嗽动作,将吸痰管插至气管深部,放松导管折叠端,轻轻左右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尽气管内分泌物;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缺氧。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循环情况。
(5)吸痰管退出后,观察吸出痰液的性质、颜色、量;抽吸灭菌注射用水将管道冲洗干净,防止分泌物堵塞吸痰管。
(6)分离吸痰管将负压吸引管置于床旁。
(7)脱去手套,整理用物。
(8)用纸巾擦净患者面部,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患者的反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
(9)吸痰完毕后再次听诊患者呼吸音。
(10)整理床单位,患者取舒适体位,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洗手,记录。
4吸痰注意要点
(1)吸痰前1.5-2h勿进食,以免吸痰管进入咽部引起呕吐导致窒息。
(2)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分析原因,不可强硬插入。
(3)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流量吸氧,动作应轻柔、准确、快速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如果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负压不可过大,进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
(4)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5)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并做好记录。
(6)吸痰后需禁食半小时,观察吸痰效果及有无粘膜损伤等并发症
(7)气道内吸引不当会引起:
a.气道黏膜损伤
b.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诱发支气管痉挛
c.加重缺氧,如肺动脉高压患者,遵医嘱吸痰
※气道内吸引不当会引起:低氧.气道痉挛.气道损伤。
5吸痰常见问题分析
1.吸痰管难以插入:
分析:导管扭曲,气管插管内口转向、头颈部活动牵拉导致气管扭曲、患者肥胖
解决:适当转动患者头部位置,选择适当的角度,必要时更换吸痰管,或重新插管。
2.痰痂堵塞:
分析:气道湿化不够、痰液过于黏稠。
解决:予3ml左右灭菌注射用水轻柔打入鼻腔,湿化与吸痰同时进行,使痰液软化吸出。
3.生命体征变化:
分析:吸痰造成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变化。
解决:稍作观察,请示医生必要时加压给氧(血压升高一般是吸痰刺激的假象)
以下更精彩
1怀孕护士坐地工作照火了,同行哭了!是谁让天使负重前行?
2输液扎针最全示范,再也不怕别人说技术不到位了
3护士的这份外卖订单,感动了一座城!
4这群医务人员“炫富”年终奖,看完已泪目!
点击“阅读原文”做千量题库桃木梓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