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怎么治疗
抗凝治疗
普通肝素: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者静脉给予肝素抗凝。起始治疗时肝素要足量,先静推,然后持续静点,静点速度根据体重和凝血分析调整。静脉点滴时应密切监测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不能反映肝素用量,应测抗Xa因子活性。
低分子肝素:可获得与普通肝素同样的效果,出血及死亡率相同。低分子肝素半衰期长,注射简单且不用监测,但价格较普通肝素偏贵。
华法林:应在最初应用肝素天内同时使用,延迟使用可能会增加住院天数或增加再发率。使用华法林时要进行有关监测。
溶栓治疗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需给予溶栓治疗。溶栓的时间为症状发作后14天。溶栓的指征为:大块肺栓塞(超过2个肺叶血管);肺栓塞伴休克;原有心肺疾病的大块肺栓塞引起之循环衰竭者。溶栓性的禁忌证有活动性出血、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近期外科大手术、10天内出现胃肠道出血、15天内严重创伤、严重高血压、近期心肺复苏、血小板减少等。溶栓的药物可选择尿激酶、链激酶及基因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等。另外有报道,对危重病人将导管直接伸至血栓部位开通闭塞血管,可挽救病人生命。
下腔静脉滤网
下腔静脉滤网可预防肺栓塞,一般在不能抗凝治疗和高危病人中预防使用。下腔静脉滤网预防肺栓塞而不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当滤网置入时还应使用肝素抗凝,以防止进一步血栓形成。滥用滤网的现象比较严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外科取栓及导管取栓
对一些大的肺动脉栓子且具有溶栓禁忌证、经过充分的内科治疗病情迅速恶化的患者,可考虑外科取栓。另外对于一些较大的、致命的栓子,也可考虑在局部溶栓的同时经导管取栓。
肺栓塞为一常见的心肺疾病,病死率高,临床易漏诊、误诊。随着诊断技术及水平的提高,治疗方法的改进,临床医师将会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漏诊及误诊率,使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正确的治疗,降低其病死率及致残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