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出生仅一个月零六天的患儿阳阳(化名)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主-肺动脉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拟施主肺动脉肺窗隔修补、室间隔修补术。这位体重不足2千克的患儿,是中国医院心脏外科病房做此类手术体重最小的患儿,这对于心脏外科和麻醉科来说都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心脏外科病房主任李东玉教授组织科室人员在术前就阳阳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地讨论,为其制订了完整的手术计划。手术当天麻醉科和手术室相关人员也早早来到术间做好麻醉前的一切准备,等待阳阳的到来。
接受手术之前,阳阳一直住在新生儿内科病房,由于新生儿内科病房与心脏外科手术间不在一个楼内,转运阳阳的过程对医务人员也是一个考验,经过相关人员的密切配合,有序转运,阳阳终于平安到达手术室。在手术室内,麻醉医生立即为其进行了生命体征监测,连接麻醉机辅助通气,输注药物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接下来摆在麻醉医生面前的另一个挑战是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这是进行手术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穿刺不能成功,手术将无法开展。可阳阳体重还不足2千克,这项操作必然十分困难。
为了顺利完成穿刺,麻醉医生准备了床旁便携式超声机,以便进行更直观更准确的操作。麻醉科副主任吴秀英教授、麻醉一科副主任刘洪涛教授带领相关人员积极进行穿刺,历时一个半小时,在超声引导下多次尝试了右侧、左侧颈内静脉及左侧股静脉穿刺,最后终于在超声引导下成功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左侧股静脉内,手术终于可以开始了。
由于阳阳体型太小,可操作手术空间小,手术难度也随之加大。在李东玉主任团队的精细操作下,尽管阳阳也在心脏复跳及肺复张的过程中经历了心功能不全及复张性肺水肿等诸多坎坷,但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慢慢地阳阳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所有医护人员的心中都无比激动。
阳阳手术的成功是多学科合作的结果,是相关科室充分准备的结果,医务人员以极为认真的态度去面对,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必须要提的“功臣”是超声技术,如果没有超声引导,这次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操作。如今超声技术在麻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动静脉穿刺、各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术中心脏彩超监测指导容量治疗、经食道超声监测心功能、瓣膜运动等,为日常的临床工作带来许多方便。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新的仪器设备加上多学科合作必将为手术患者带来更多的福利!作者:麻醉一科/季海音李妍
北京到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白癜风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