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儿童单侧肺动脉缺如

时间:2017-2-27 13:42:39 来源:肺动脉高压

本文作者为医院余莉、谢亮和刘瀚旻,本文已经发表在《儿科学大查房》年第十期。

单侧肺动脉缺如(unilateralabsenceofpulmonaryartery,UAPA)又称为单侧肺动脉不发育或发育不全,是一种较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若第六对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或早闭,或不能与肺内动脉进行同步衔接,则形成肺动脉缺如。双侧肺动脉缺如患者不能存活,因此临床上以UAPA多见。UAPA于年由Fraenlzel首次报告。据文献报告,该病发病率为1/20万。该病发病隐匿,部分患儿可出现反复肺部感染、呼吸困难、咯血或肺动脉高压。由于解剖位置及声窗受限,超声心动图不易探查肺动脉及远端病变,心血管造影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目前对于单纯性UAPA,外科治疗手段很少,进行患侧肺动脉重建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患侧侧支循环丰富、反复肺部感染或咯血患者,可进行选择性肺侧支血管栓塞或结扎、全肺或部分肺叶切除。

1.病例介绍

患儿女,2岁11个月,主因“呼吸频率增快2+年”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年因呼吸急促,在我院门诊就诊,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哭闹后有口唇发绀,无喂养困难、蹲踞、活动耐力下降等。为“拟行经皮动脉导管封堵术治疗”入院。

患病以来,精神可,食欲较差,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个人史及家族史:第一胎第一产(G1P1),早产儿,出生体重2.1kg。否认产伤窒息。出生后混合喂养。否认家族中有类似患者。

体格检查:体温36.7℃,呼吸频率35次/min,脉搏次/min,血压84/43mmHg(1mmHg=0.kPa),体重9.5kg,营养发育差,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可,呼吸稍快。唇红,哭闹后口唇轻度发绀,咽无充血,气管居中,无三凹征,左侧胸廓较右侧稍隆起,右胸肋缘外翻。双侧呼吸运动一致,双肺叩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湿啰音及喘鸣音,心音有力,律齐,未扪及震颤,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不大,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P2增强。腹部、四肢、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周围血管征阳性,无杵状指趾。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WBC)8.7×/L,中性粒细胞比例(N%)27.0%,淋巴细胞比例(L%)61.3%,血红蛋白(Hb)g/L,血小板(PLT)×/L。凝血功能正常。大小便常规正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电轴不偏。胸部X线摄影检查提示(见图1):心影未见明显增大,心胸比为0.54。

2.诊疗经过

入院后患儿特点:①2岁11个月幼儿,起病缓,病程长;②以呼吸急促为主要表现;③哭闹后出现口唇发绀,无明显喂养困难;④曾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⑤体格检查示营养发育差,呼吸频率稍快,左侧胸廓较右侧饱满,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P2增强。鉴于患儿有生长发育迟缓、呼吸增快,结合心脏杂音性质及部位,考虑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性大。

完善心脏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室长大[左心房(LA)21mm,左心室(LV)34mm]。大血管水平查见内径约5mm的异常管道。彩色多普勒提示大血管水平连续性左向右分流,最大上升速率(Vmax)=3.1m/s。心导管检查示:肺动脉压力为98/54(63)mmHg,右心室压力为/8(19)mmHg,左心室压力为/8(45)mmHg,升主动脉压力为/68(85)mmHg,降主动脉压力为/66(85)mmHg,肺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为2.91,左肺循环阻力为14.40woods。右心导管自肺动脉经动脉导管到达降主动脉。肺动脉造影见左肺动脉显影(见图2),未见右肺动脉显影。升主动脉正位造影见左右外周肺血管显影。右上肺静脉楔血管造影见右肺动脉主干及上下分支显影,未与肺动脉主干相连(见图3)。降主动脉造影见多个细小动脉侧枝似与右肺动脉相连,向右肺供血(见图4)。

综上,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单侧肺动脉缺如(unilateralabsenceofpulmonaryartery,UAPA),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PAH)。就本病而言,部分患儿可以选择肺动脉重建的外科治疗。经心脏外科会诊,提示诊断同前,目前PAH呈重度,无外科治疗指征。给予波生坦口服,出院后随访。

3.病例分析

3.1概述

UAPA又称为单侧肺动脉不发育或发育不全,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于年由Fraenlzel首次报告,据文献报告该病发病率为1/20万[1]。

3.2病理生理过程

UAPA患者的肺动脉瓣发育正常,肺动脉主干直接与一侧肺相连,另一侧肺动脉缺失,而患侧肺动脉远端及肺内血管各级分支仍存在。从心脏的胚胎发育上来看,肺动脉主干及右心室流出道由心球发育形成,而左右肺动脉是由第六对主动脉弓的腹侧部分形成。若第六对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或早闭,或不能与肺内动脉进行同步衔接,则形成肺动脉缺如。双侧肺动脉缺如患者不能存活,因此临床上以UAPA多见。78%的UAPA常合并其他畸形存在,22%的UAPA为单纯性。70%~80%的单纯性UAPA累及右侧肺动脉,常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等[2]。单纯性UAPA患侧肺的供血动脉常源于支气管动脉、升主动脉或降主动脉的侧支循环。

3.3临床表现

单纯性UAPA早期可无明显症状,该病发病隐匿,有研究者在回顾性分析中发现,约13%的患者无症状,37%的患者可出现反复肺部感染,40%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20%的患者出现咯血,而44%的患者出现PAH[1]。PAH的发生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19岁患者的PAH发生率为5%,而≥20岁患者的PAH发生率则增加为32%,病死率为8%[5],侧支循环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多,20岁以后其发生率可高达50%。

根据肺血管的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可以解释本病例患儿的临床表现:①呼吸频率增快:一侧肺动脉全部接受源于右心室及动脉导管的血流,导致肺血流量显著增加,而患侧肺血灌注不足,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患儿出现呼吸频率增快;②PAH:一侧肺动脉血流量显著增加所致,查体发现第二心音明显增强。

3.4实验室检查

3.4.1胸部X线摄影检查

单纯性UAPA的胸部X线摄影检查的特征性表现[3]:①患侧肺容积减小、肺纹理减少、稀疏,透光度增强;②健侧肺血增多,肺纹理增粗。由于许多患者表现不典型,仅进行胸部X线摄影检查容易漏诊。

3.4.2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检查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4]不仅可清楚识别肺动脉缺如,还可显示侧支循环及合并的冠心病(CHD)类型,同时也能明确肺实质情况。

3.4.3超声心动图

由于解剖位置及声窗受限,超声心动图不易探查肺动脉及远端病变,据报告,超声心动图对UAPA的诊断率仅为38.5%[6]。

3.4.4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

心血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其可以清楚的反映肺内血管及侧支的具体情况,为外科手术方案提供详细的解剖学依据,还能测定肺动脉压力,检测肺动脉、上下腔静脉及主动脉的血氧含量,计算肺血管阻力及Qp/Qs比值,评估手术时机和进一步治疗方案。

3.5治疗

目前对于单纯性UAPA,外科治疗手段很少。进行患侧肺动脉重建是最理想的方法,但术前需要进行肺静脉楔血管造影以了解肺内动脉发育情况,且仅适用于2岁以下的幼儿[7]。对于患侧侧支循环丰富、反复肺部感染或咯血患者,可进行选择性肺侧支血管栓塞或结扎、全肺或部分肺叶切除,由于肺组织切除后会影响患儿胸廓的发育,一般选择在10岁以后手术[8]。若尚未出现PAH晚期表现,可对动脉导管未闭进行封堵,以减少肺血流量及心脏负荷,延缓PAH进程。

内科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控制反复肺部感染、降低PAH等。如尚未出现肺血管病变,可以行动脉导管封堵术,以减少左肺血流量,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患儿症状和预后。

4.小结

(内容图表有略,具体请见全文)

(《儿科学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看的好
白癜风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sjm.com/zzzd/589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