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时间:2020-8-24 13:59:52 来源:肺动脉高压

什么是先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顾名思义就是孩子一出生就有了心脏病,主要是由于孩子在母体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感染、药物,包括遗传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心脏畸形,出生后就表现出先天性的心脏疾病。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法洛氏四联症等。

  先心病患者有哪些症状?

  ●经常感冒,反复出现支气管炎、肺炎;

  ●婴儿喂奶困难或拒食、呛咳,常出现吃吃停停、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憋气等现象;

  ●青紫,尤其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这些部位表现最明显;

  ●幼儿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蹲下片刻;

  ●幼儿手指及脚趾末节粗大、颜色变暗;

  ●幼儿喊累,多汗;

  ●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幼儿出现胸痛、晕厥;

●成人不明原因头痛、脑栓塞、体循环栓塞,矛盾栓塞;

●心脏杂音:比较响亮,粗糙,严重者可伴有胸前区震颤。心脏杂音多在就诊时被医生发现。

  什么是先心病介入治疗?

  先心病介入治疗就是在X线、超声等指引下,将导管从大腿根部沿血管插入心脏要达到的部位,进行影像学诊断后,对病变部位做定量定性分析,再选用特制器材对病变实施封堵、扩张或栓塞的治疗方法。

以房间隔缺损为例,介入治疗就是从股静脉插入直径2~3毫米的传送器,将一个可自行膨胀的由镍钛记忆合金丝编制而成的双盘结构封堵器放置在房间隔缺损处,封堵器犹如一把撑开的小伞,牢牢地卡在房间隔上,心房水平的左向右分流也随之消失,房间隔缺损也就治愈了。此后约3-6个月,心内膜上皮细胞就会像爬山虎一样顺着封堵器的表面渐渐长好,形成一层光滑的内膜。

 哪些先心病可做介入治疗?

有些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肺动脉瓣狭窄可通过介入治疗彻底根治,患者术后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介入治疗成功率已达95%以上。

先心病介入治疗的优点

  ●无需开胸,创伤小,不留刀痕而不影响美观

  无需在胸背部切口,仅在大腿根部留下一个针眼(2-3mm左右),不留疤痕。痛苦小,术后几天就能愈合;无需打开胸腔和心包,更不需要切开心脏,对心脏几乎毫无损伤;

  ●无需全身麻醉

治疗时无需实施全身外循环,深低温麻醉。患儿仅需不插管的基础麻醉就能配合,大龄患儿仅在腹股沟作局部麻醉。可避免体外循环和麻醉意外的发生,以及全身麻醉对大脑、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毒副作用,特别是避免了麻醉药物对儿童大脑智力发育的影响;

●费用低

一般住院费用2万-2.5万,医保、合疗报销后自付部分可为绝大部分家庭所接受;

  ●无需输血

  由于介入治疗出血少,不需要输血,避免了输血可能引起的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

  ●术程短

  介入治疗手术时间较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一般在30分钟至1个小时左右就开始进饮食,术后第二天就可下床活动,3~5天即可出院;

  ●无排异现象

目前使用的封堵器均为镍钛记忆合金制成,无抗原性,在患儿体内不会产生排异反应。镍钛合金在临床上已使用20余年,安全可靠。

哪些病症不适宜做?以下房间隔缺损患儿不宜接受介入治疗

  ●同时患有需外科手术的心脏畸形;

  ●肺静脉畸形引流;

  ●严重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

●血管过细,输送鞘难以插入;

●边缘不佳的巨大缺损;

●缺损解剖位置不良,放置封堵器后可能影响主动脉瓣功能。

●患儿体重低于4公斤。

  有些婴幼儿的房(室)间隔缺损很小,只有1~2毫米,建议这样的儿童也不要急着手术,因为这样的缺损部分可以随年龄增长自然闭合,即使不闭合,只要不发展,不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就对身体健康没有危害。父母要做的就是要医院做检查,随时观察缺损有无发展,如有所发展,就应该遵医生建议进行相关治疗了。

张学军副主任医医院心内一科。主要方向为心脏病介入诊断及治疗。擅长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心动过缓的起搏器治疗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sjm.com/jblj/1213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