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勤洗手
年4月21日上午,第二十三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线上盛大开幕。21日下午,年中国大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数据正式发布。中医院蒋世良教授、医院朱鲜阳教授、医院曾智教授、西安医院张玉顺教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李奋教授等共同出席了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医院张戈军教授担任主持。朱鲜阳教授首先从全军先心病介入概况、患者性别年龄分布、介入治疗病种分布等方面介绍了年军队系统先心病介入治疗的相关情况。年全军先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为4,例,较上一年增加14%。成功率为98.4%,较上一年略有下降。表1年度全军先心病介入治疗概况对比年与年的数据,在患者性别、年龄、常见先心病介入治疗结果、操作失败率等方面,变化幅度较小。病种分布方面,仍以常见先心病为主,房间隔缺损仍占据常见先心病病例数首位,占比较年略有下降(44.4%vs.51.1%),第2~5位分别为卵圆孔未闭(PFO)、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瓣狭窄(PS),其中卵圆孔未闭(PFO)占比较年有所提升(20.9%vs.14.9%)。在复合畸形与少见畸形病种中,ASD+VSD、肺动静脉瘘、冠状动脉瘘、主动脉窄缩等病种明显增加。医院数量由年的34家增长到年的36家,增加2家,排名前6位医院年介入治疗数量均超过例。随后,蒋世良教授代表国家先心病介入专业质控中心,发布了“年中国大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注册数据”。年,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总例数为34,例,较年增加5.45%,医院开展先心病介入治疗63例。总成功率达98.4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12%,死亡率0.01%。整体上,医院先心病介入治疗例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年大陆开展先心医院达家,医师数量达人。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为0.7-0.8%,占我国重大出生缺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1]。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高达15万左右,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重者可有活动后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等,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常见典型先心病,通过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和超声心动图即可作出诊断,并能估计其血液动力学改变,病变程度及范围,拟定治疗方案。对合并其他畸形、复杂先心病,可结合心导管造影等检查,了解其异常病变程度,类型及范围,综合分析,作出明确的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第二十三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公布的数据来看,9-年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例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先心病的治疗已经接近国际水平,先心病手术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不断提高,现在简单的先心病多数可以通过介入方法来治疗,包括经胸小切口封堵术和经皮穿刺封堵术。近年,由于新型系列堵塞材料较快发展,介入治疗无疤痕、无需体外循环、对患儿创伤小、住院天数少、费用相对少等优势,带动了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开展。虽然先心病介入术成功率非常高,但是要注意各类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先心病经导管封堵术后近1/3的患者可能发生新的心律失常,其中VSD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且最严重[2]。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中也指出:先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心律失常类疾病为常见并发症,介入手术中患儿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停止操作长时间仍未恢复者,应放弃介入治疗。术后出现Ⅲ度房室阻滞,应及时采取相应药物或者相应措施。指南推荐术后第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常规随访。索思穿戴式动态心电监测产品因其材质柔性可穿戴,通过生物相容性检测,亲肤无刺激,佩戴舒适度极佳;无导线负担,可进行实时无线心电数据传输,非常适于用于先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电监测,另外,其72小时长程动态心电监测,能有效提高对心律失常类疾病的阳性检出率,适合于先心病患者术后长期随访监测。参考文献:[1]周爱卿.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术[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2]张志辉.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封堵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6:.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