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李梦涛,赵久良,张梅整理者:金银姬
一、《中国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治共识》解读(李梦涛)
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SLE-PAH)的患病率在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的注册中仅为3.8%,远远低于狼疮性肾炎47.4%、关节炎54.5%、血液系统受累56.1%。但肺动脉高压(PAH)是继神经精神性狼疮、狼疮性肾炎之后基础病脏器损伤导致狼疮患者死亡的第三位原因,其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80%和70%左右,远远低于狼疮的整体5年生存率95%和10年生存率90%。国内外心血管、呼吸学界分别制定了肺动脉高压的诊治指南,风湿界针对神经精神性狼疮、狼疮性肾炎也推出了诊治建议,但面对更为复杂难治的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目前国际上尚无相关的共识。因此,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联合CSTAR率先组织了国内在此领域有丰富经验的,包括风湿科、心内科、呼吸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历时近2年完成了《中国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治共识》。希望逐步解决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全面评估和精准治疗的问题,并建立有规范诊疗能力的转诊中心,以求最终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
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对风湿科医师而言就是在肺动脉高压亚临床期,即患者尚无明显临床症状时,通过对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高危患者进行规律的随诊和有效的筛查,并在心内科或呼吸科医师的协助下进一步确诊肺动脉高压。共识提出将病情活动(尤其存在心包炎、胸膜炎)、抗RNP抗体(和/或雷诺现象)的狼疮患者作为肺动脉高压高危人群,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的弥散功能进行早期筛查,进一步通过右心导管、肺通气/灌注显像、肺部CT/肺功能的全面检查,才能确诊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实现真正意义的早期诊断。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全面评估,对风湿科医师而言除了强调对狼疮活动性的评估外,还应掌握肺动脉高压的病情评判。共识中明确指出,血流动力学是评价肺动脉高压病情的金标准,但依赖于有创的右心导管检查,难以常规检测。临床上应借助无创的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心肺运动试验、脑钠肽、超声心动图或心脏磁共振检查间接替代有创评估。应坚决摒弃仅依靠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压评判肺动脉高压治疗目标理念。
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精准治疗,对风湿科医师而言目前尚难以实现,但时刻应追求更迅速的双重达标。共识强调早期干预的理念概念,即针对肺动脉高压病程相对短,病情进展迅速,而无明确右心衰竭表现,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I-II级早期诊断免疫抑制治疗应能使此型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最大程度获益。而对于肺动脉高压已达标的狼疮患者,维持缓解的免疫抑制方案应是基本要求。同时,风湿科医师应重视针对肺动脉高压的一般治疗和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对于严重威胁结缔组织病患者生命的肺动脉高压而言,我们强调“降阶梯”的治疗理念,这与国际上初始联合靶向药物的研究一致。总之,共识是针对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治经验的凝练,相信会有力推进此领域的规范诊治,并将随着不断开展的相关研究,终成为我国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指南。
二、例原发抗磷脂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赵久良)
抗磷脂综合征是反复血管性血栓事件、自发性流产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抗磷脂抗体中高度阳性的非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抗磷脂综合征病因未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尚无针对病因治疗。而且,抗磷脂综合征多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原发抗磷脂综合征比例低。本研究的目的为回顾性分析-医院住院患者。具体研究方法为,纳入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例,描述性统计方法阐述抗磷脂综合征临床特点,实验室特点。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静脉血栓,动脉血栓以及病态妊娠相关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住院最常见的原因为血栓事件,病态妊娠发生率为48.0%;静脉栓塞较动脉栓塞更为常见,主要为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以及颅内静脉窦血栓;男性是原发抗磷脂综合征发生栓塞事件的高危人群;抗B2GP1抗体是动脉栓塞事件的主要高危因素。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基础与临床研究(张梅)
1.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易感SNPs位点检测:研究背景: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了与SLE相关的候选致病基因;本合作研究团队前期也通过GWAS研究发现,与SLE发生相关的三个重要通路,包括:IFN,NF-KB通路,淋巴细胞信号通路和免疫复合物途径。但是这些致病基因仍不能解释全部患者不同的临床特点,因此,希望在新的研究对象中进一步寻找更多的SLE致病基因。研究对象:例SLE患者和例正常对照纳入本研究。结果:TNFSF4是SLE的一个独立的致病区域;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并突出验证了汉族人群中SLE相关的已知易感位点;进一步的功能学研究有助于明确这些致病位点的作用机理。
2.狼疮性肾炎(LN)病理与SLE临床指标的关联分析:研究对象:收集住院并行肾活检的96例LN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理特点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LN患者病理分型及活动性指数(AI),慢性指数(CI)积分与临床密切相关;SLEDAI,ACL,抗C1q,蛋白尿与LN病理AI呈正直线相关,血清补体C3和HB与AI呈负直线相关。
3.补体C3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收集安徽医院SLE患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补体C3降低幅度与SLE疾病活动强度密切相关;补体越低,疾病活动度越高,尤其要重视血清补体C3低于0.57g/l的SLE患者。
白颠风早期症状图片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