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置血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
覃善都,罗建春,马利贤,付金梅,赵子粼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三医院心血管科(南宁)
目的
观察臭氧置血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例腔隙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尼莫地平改善脑循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调血脂等口服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药物等治疗,臭氧置血组给予臭氧置血疗法,观察两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臭氧置血组在控制腔隙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硬化患者不适症状方面(总有效率为90.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同时臭氧置血组大大降低患者住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臭氧置血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腔隙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硬化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对控制脑动脉硬化方面有明显疗效,同时大大降低患者再次住院率。
脑梗死;脑动脉硬化;臭氧;置血疗法
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慢性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硬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等。缓解动脉硬化,改善动脉内皮功能成为当代心血管科医生的研究新课题。现将臭氧置血疗法在腔隙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硬化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年1月至年6月在我科住院,经颅脑CT检查提示腔隙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硬化的例患者,随机分为臭氧置血组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60~70岁,平均(65.3±4.8)岁;对照组66例,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60~71岁,平均(65.5±4.9)岁,排除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肝肾功能损害、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等疾病。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均在我院行颅脑CT、脑动脉彩超及记录患者临床不适症状、两组患者住院率情况。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心、肺功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规律性服用尼莫地平片20mg/次,3次/d;阿司匹林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20mg/次,1次/d,治疗期间均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血栓通活血及脑蛋白水解物营养脑细胞等静脉输液治疗,治疗时间为14d。臭氧置血组给予臭氧置血疗法6次(把纯氧气经医用臭氧治疗仪转换为O3,抽取患者ml静脉血与mlO3在抗凝袋中充分混合后再静脉回输给患者,每周3次,6次为1个疗程,共14d)。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行颅脑CT检查、脑动脉彩超等检查,观察两组患者不适症状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住院率情况及记录患者再发出现脑梗死情况。
1.3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临床不适症状完全缓解,观察期间未再次出现不适,无再次疾病住院史;有效:临床不适症状明显好转,无后遗症,延长疗程或加做1个疗程后不适症状缓解无复发,无再次疾病住院史;无效:临床不适症状改善不明显,延长疗程或加做疗程后缓解,但此后仍多次复发住院治疗。
1.4安全指标判断
所有病例入组前后均检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血凝四项、心功能、胸片、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监测血压、血糖等及行活动平板试验检查筛查冠心病等;记录用药过程不良反应;住院及回访期间是否出现出血、消化道溃疡、肿瘤、死亡等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及t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臭氧置血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再次住院人数及住院次数比较
经臭氧置血疗法治疗后患者2年内总住院率(住院次数及人数)大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次数X2=6.27,P0.05;人数X2=3.95,P0.05)。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入选患者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损害等诱因导致脑梗死外,主要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梗死,并且颅脑CT及脑动脉彩超检查已明确诊断脑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主要有:脂源性、致突变性、损伤应答、炎症学、自由基学说等,但其确切发病机制仍在研究。目前认为各种诱发因素使来源于血液及坏死细胞的脂质被大中动脉中膜的平滑肌截留在内中膜之间并在此聚积,当这些脂质含量超过局部细胞的消化能力时,诱发动脉壁损伤和慢性炎症,导致脂质条纹、纤维斑块和复合病变等病理病变,造成血管狭窄、器官缺血坏死,逆转初期斑块机制有:(1)控制和治疗易患因素,避免新的损害;(2)脂质逆向转换和扩散;(3)促进脂质降解;(4)减轻继发性损害[1]。目前对动脉硬化伴脑梗死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调血脂、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清除自由基等,对使用尼莫地平改善脑循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调血脂等治疗均已在脑梗死治疗指南及循证医学里明确表明有效,本研究重点讨论臭氧对动脉硬化及脑梗死方面的用途。
本研究结果提示,对照组66例患者中使用药物治疗14d后仍有10例患者不适症状无明显缓解或缓解不明显,延长治疗后仍有6例患者不适症状缓解不明显,而后建议患者加用臭氧置血疗法2次后缓解出院;此后随访2年内再次复发出现不适症状住院16例患者,其中7例患者再次住院治疗2次,有5例患者再次住院治疗3次,再次住院患者中有4例未能规律服用口服药物治疗及9例患者行颅脑CT检查提示有新发脑梗死,住院2次以上患者均建议行臭氧置血治疗,而后不适症状明显缓解,现仍在追踪随访中。而臭氧置血组中64例患者经臭氧置血治疗仍有7例患者的不适症状缓解不明显,有6例患者加做1个疗程后缓解出院,1例患者加用静脉药物治疗后缓解出院,随访中6例患者住院治疗2次,1例患者住院3次,再次住院期间均能规律行臭氧置血治疗,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再次住院患者有1例患者未能规律服用口服药物治疗及3例出现新发脑梗死。对比两组患者,臭氧置血治疗更能很好改善腔隙性脑脑梗死伴脑动脉患者不适症状,能大大降低患者再次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新发出现脑梗死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首先臭氧作为强氧化剂,在医学上用于外伤、骨关节病变、疼痛、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治疗中已取得显著效果[2]。研究表明,臭氧作用于全血可激活红细胞代谢,使2,3-二磷酸甘油酸增加,促进氧释放,产生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解超量的过氧化自由基,产生过氧化氢酶分解过氧化氢等,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3],清除慢性炎症过程中形成的自由基,由此可以治疗许多慢性炎症,同时臭氧对血小板无促凝作用[4]。本研究用臭氧置血在脑梗死中能起重要作用,可能与臭氧能清除脑梗死发生后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氧化损害因子及大量凋亡的细胞有关,并且在临床上已获得良好效果。
另外,臭氧进入全血后势必影响血管内各种理化因子的生物学性质,目前许多研究表明动脉硬化形成过程中NO水平显著升高,动脉硬化斑块内一氧化氮合酶被诱导表达,产生过多NO与超氧阴离子结合形成过氧亚硝基(ONOO-)有关[5],同时NO可扩张微血管,提高微动脉血管渗透性,促进细胞因子和前列腺素E等释放产生炎症现象,对炎症疾病的发展和维持起重要作用,另外,近来发现硬化血管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高发部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下调[6],提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NO减少导致血管功能不良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原因之一。因此,缓解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可通过调节体内NO含量水平。本研究通过观察,行臭氧置血治疗后动脉硬化过程明显延缓,脑梗死再发率明显降低,可能的原因是臭氧抑制了高浓度的NO表达,刺激粥样硬化血管NO的产生,从而阻止动脉硬化发展。可见选择合适浓度臭氧可在临床中作多样选择。
参考文献
[1]陈思锋.动脉粥样硬化性初期斑块的逆转原理[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5(7):-.
[2]VOLIOBOCCI(意大利),李庆祥,王燕申.臭氧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
[3]LariniA,Bianchil,BocciV.Theozonetolerance:Enhancementofantioxidantenzymesisozonedose-dependentinJurkatcells[J].FreeRadicalResearch.,37(11):-
[4]李志红.医用臭氧自血疗法在支气管哮喘长期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杂志,,47(15):-.
[5]SchulzE,AnterE,KeaneyJFJr.Oxidativestress,antioxidants,andendothelialfunction[J].CurrentMedicinalChemistry.,11(9):-
[6]WOND,ZHUSN,CHENM,etal.Relativereductionofendo-thelialnitric-oxidesynthaseexpressionandtranseriptioninather-oselerosis-proneregionsofthemouseaoetaandinvitromodelofdisturbedflow[J].AmericanJournalofPathology.,(5):-.
覃善都,罗建春,马利贤,付金梅,赵子粼.臭氧置血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33(22):-.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来源于《.广东医学》,仅用于内部人员业务学习,非商业用途。
2、仅代表学术观点用于业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