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28日,“魔都”上海,第二届“乐真”血管论坛暨第八届中华颈动脉外科高峰论坛暨国际颈动脉外科峰会成功召开。会议内容涉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内脏动脉、肢体动脉、静脉等多血管系统疾病,会议形式包括“大师论道”,手术演示,手术录播,病例比赛病例讨论,对最新指南、共识的解读,以及新概念、新思路,新器具、新技术的传播。本次大会,为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介入科、心脏外科、护理等在内的多学科通道,搭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让各位同道在一起彼此激荡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会上,血管资讯对现任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郭大乔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下面让我们一睹为快!
问:
郭教授,您好!您在此次“乐真”血管论坛发言题目是“CEA和CAS文献解读”,我们知道颅外颈动脉狭窄病变治疗过程中的争议一直存在,您能和我们分别介绍下这两种术式的优点和高危因素吗?郭大乔教授
针对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方案,除了药物治疗以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angioplastyandstentplacement,CAS)是公认的两种治疗方法。
其实近10年里,关于这两个手术方法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10年随访结果发现,CAS与CEA两组之间的联合终点事件(脑梗死、心肌梗死及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期和远期效果都是相仿的。当然如果仅仅从颈动脉手术以后,脑卒中或者脑缺血的发病率来说,目前CAS术后脑缺血的发病率比CEA术后的发病率高一点。
而CAS还是受到大家重视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其具有腔内治疗的微创优点,不用全身麻醉,仅需局麻即可。手术操作时在患者的股动脉做一个穿刺小孔,将保护装置透过导管送至颈动脉,再置放支架,即可将已呈现硬化、狭窄的颈动脉部位撑开。从而实现颈动脉狭窄从狭窄到不狭窄或者残留狭窄小于30%的治疗效果。因此CAS受到了很多医生、家属,包括患者本人的欢迎。
CEA的优点是治疗较彻底,复发低,费用低,但有一定的风险,创伤大。总之,如何选择根据病情、患者的心里接受能力以及经济情况酌情选择。
所以这次我讲的题目是“CEA和CAS文献解读”,也是为了和大家分享最近一两年,国内外的指南、新文献、大宗病例等方面的新研究、新进展。
问:
我们知道共识和争议基本是可以共存的,请您和我们简要谈谈现在颅外颈动脉狭窄病变治疗方面有哪些共识呢?郭大乔教授
每1至2年,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卒中学会(AS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血管外科协会(ESVS)、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等专业组织根据近年来影响因子较高的研究成果,如META分析研究、RCT随机对照研究、大众病例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等,发表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指南。
急性脑梗塞或者急性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何时选择手术、何种手术方式较合理,这是近两年的研究热点。
对于何时手术这点,过去对于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主张在6周后进行手术。但是现在新观念针对严重狭窄患者,近期发生TIA或轻度脑梗死,如果不存在血管重建手术的禁忌证,则应在2周内实施颈动脉血管再通手术。综合考虑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手术获益,我们推荐在5天到7天之间做手术,这也是降低风险值的最佳时间。
对于无症状的患者而言,首先推荐药物治疗,通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他汀类的药物来稳定斑块、降血脂。据统计,无症状的重度狭窄患者,年发病率从以前的8%-10%降为3%。因此药物治疗,能在有限时间内预防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生脑卒中。对于无症状患者,选择做手术会更谨慎。
对于何种术式这点,正如我上面提到的,CAS与CEA之间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和传统术式,CAS具有腔内治疗的微创优点,术前须根据病人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以及颈动脉病变解剖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在良好选择的病例中,CAS具有与CEA相仿的治疗效果,可作为CEA的替代措施。
问:
半个多世纪以来,医院血管外科为全国培养了近一半的血管外科专科医生,被誉为“中国血管外科的摇篮”,您能和我们分享下贵科室的特色吗?郭大乔教授
我们医院血管外科在冯友贤教授、王玉琦教授、叶建荣教授,以及现任符伟国教授,三代人的带领下,确实取得了很多成绩。
不论是早期的开放手术还是现在的腔内介入治疗手术,我们为全国各地确实培养了不少血管外科的人才,这些人才分散在全国各医院,发挥着骨干力量。这既是我们以前取得的辉煌成绩,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我们经常自问,是不是能够保持优势,吸引人才到我们医院来学习?实际上他们来学习的同时,也提供了他们的经验,对我们也是一种学习,教学相长,两者是互补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传帮带",在全国各地铺开血管外科的学习,尤其是对腔内血管外科发展作出贡献。
我们医院每年会有很多专业学术会议,最大的当然是CEC。除此之外每个月都有1-2场学习班/沙龙,可供同道进行学术交流、学习,也希望我们能够和全国各地更多的血管外科专家和学者有更多的交流。
我们医院血管外科每周一至周六上午为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下午均为专家门诊,年门诊量超过人次。现有固定病床数40张,加床5张,年总出、入院人数以及手术例数均突破人次。血管外科诊治各类常见和疑难的血管疾病,尤其年以来,大力开展新兴的微创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并积极地在全国范围推广。
血管外科先后承担国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攻关项目以及教育部、卫生部、上海市科委、市卫计委、市教委、复旦大学等等各类科研项目、科研计划逾50项,发表文章超过篇,并先后获得科技部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等等诸多奖项。
郭大乔教授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现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脉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血管介入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外科医师分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委员,为《中华普通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医学杂志》和《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人、《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编委。长期从事血管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在周围血管动脉性疾病,尤其是颅外颈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方面结累了大量的研究基础和临床经验,完成了大量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学术地位为国内同行认可。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教育部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基金和上海市卫生局基金等8项课题研究工作。年课题《血管外科三项新技术》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局临床医学成果三等奖,年获上海市卫生局“医苑新星”称号并获得科研资助,年课题《颅外颈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临床调查和外科治疗的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年《复杂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方案的优化》先后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杂志上发表论著共50余篇,其中SCI收录13篇;参与编写专著10部。
▼▼按下列步骤获取全年学术日历▼▼
血管资讯VascularNews
专注血管外科领域继续教育平台
会议直播丨前沿编译
新闻资讯丨人物专访
手术转播丨器械百科
合作联系刘老师
VascularNews
.治疗白癜风的药方白癜风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