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肺动脉高压日”。由于缺氧而唇色泛蓝,“蓝嘴唇”成为肺动脉高压的国际代称。在走近“蓝嘴唇”前,让小编先带您了解下这个纪念日是怎么来的?
事情追溯至年5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肺动脉高压研讨会上,多个组织机构共同商议确定每年的5月5日为世界肺动脉高压日,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30年前一例因食用有毒菜籽油导致肺动脉高压致死的西班牙患儿。
今天在北京爱稀客肺动脉高压罕见病关爱中心主办的“关爱蓝唇,点燃希望,肺动脉高压社会支持与医保政策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共同介绍了其流行、治疗现状等问题。
中国医学科医院程显声教授在提到中国现状时介绍,中国尚无确切的肺动脉高压患病率统计数据,估计可能会超过万例。目前动脉型肺动脉高压在全球的患病率估计为15-26例/万,由于中国未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多于西方国家,故中国患病率可能要高于上述数字。
程教授进一步介绍,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WHO心功能Ⅰ~Ⅱ级者占48%,而Ⅲ~Ⅳ级者占了52%。从发生症状到确诊的时间平均为3.4年。
在爱稀客统计的例患者中,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肺动脉高压超过一半,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占23%。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与费用密切相关,未接受正规治疗者达24%。
这虽然是来自一个患者组织的统计数据,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循证临床研究得到的结果。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院士鼓励,在治疗中摸索新的方法,在研究中寻找新的契机,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已开展了肺动脉高压的注册登记研究和规范诊疗。肺动脉高压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集多学科专家智慧于一体的疾病,要倡导多学科团队协作。
美国肺动脉高压学会主席Rino教授介绍的肺动脉高压在美国的治疗现状颇令人鼓舞。年FDA批准了第一个治疗药物,年后出现了11种药物,其中3种是出现在年的最后3个月。Rino教授介绍,在过去的20年,由于药物的不断增多,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率极大改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20世纪80年代的2.8年增加至-年的9年。许多美国患者不通过肺移植手术也可以生存20-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