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合并心脏病的麻醉

时间:2016-11-28 19:54:43 来源:肺动脉高压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位居非直接产科死因的首位,我国发病率为1%。现

就合并心脏病的产科病人的麻醉进行分析。

术前评估

病理生理

每种心脏病对妊娠的适应通过不同机制,应激和/或不同麻

醉方法对肺循环和体循环间平衡的改变的影响不同。从简单到

复杂的心脏病,麻醉医生应了解其心功能以及不同麻醉方法的

影响。重要的应了解:①心率和心律,②前负荷,③后负荷,

④心肌收缩力,作为麻醉选择的重要依据。

心脏疾病严重程度

心功能分为Ⅰ-Ⅳ级。

Ⅰ级:生理运动不受限,

Ⅱ级:正常活动时有症状,

Ⅲ级:轻微活动时有症状,

IV级:休息时即可产生症状。

注意事项:临床实践中不应仅以心功能分级作为麻醉选择的指

征或禁忌症的依据。如心功能Ⅰ级患者(如房颤、室缺、肺动

脉高压、主动脉狭窄、肺动脉狭窄)可以是椎管麻醉的绝对或

相对禁忌症。而心功能Ⅳ级患者(如二尖瓣狭窄伴肺水肿),

椎管麻醉不仅是可供选择的麻醉方法,且可起到治疗作用。

病历资料和检查

对每个患者的检查有助于了解前负荷、后负荷、心律和心

肌收缩性对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影响,其中它包括胸片、心电

图、妊娠初期和后期的超声心动检查。

对心电图的解释应考虑正常妊娠所引起的改变,包括:①P

波,P-R间期,QT间期不变;②QRS和T波向左倾斜;③Ⅲ导

联,有的AVF导联T波倒置;④ST可下降0.5-lmm。

超声多普勒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病情估计和麻醉处理具

有重要价值。

麻醉选择

应依据理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不同麻醉药物及方法对

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全面权衡。

硬膜外阻滞可以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应严格控制

麻醉平面,上界不宜超过T6。

对于右向左分流的法洛四联症和永存动脉干等心脏病剖宫产

则应考虑全麻。

区域麻醉

区域麻醉可以有效的阻断阴道分娩或剖宫产时的应激反应,

因而对合并心脏疾病的临产妇有利。

但对每一患者应具体考虑区域麻醉对其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对阻力血管后负荷的影响较小,但对容量血

管的影响较明显,引起回心血量明显减少。

对心率的影响取决于全身血管阻力,回心血量的变化,以及

局麻药中加人肾上腺素的综合影响。

对多数患者来说,区域麻醉可作为分娩期、分娩后血流动力学波动的一种缓冲,尤其是分娩后的镇痛作用,通过交感阻滞可提供有效治疗。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全身麻醉

阿片类药作为全麻基本用药,可给这类患者提供较为稳定

的血流动力学。较适当的诱导用药为依托咪酯,吸人麻醉药需

应用低浓度,即使如此也可对一些患者心脏功能产生严重影

响。对心功受损患者,七氟醚较为适用,尤其是可以耐受一定

程度外周阻力下降和心动过速的患者(如二尖瓣关闭不全)。

气管插管前应用琥珀酰胆碱须慎重,因该药可导致心动过

缓。必须清楚全身麻醉不如椎管内阻滞可提供围手术期血流动

力学的适应作用,需依靠血管活性药物降低前负荷(硝酸甘

油)或降低后负荷(硝普钠)来调控。

1.二尖瓣狭窄

正常成人二尖瓣面积为4-6cm2,舒张期跨瓣膜压<.

6Pa(5mmHg),如左房流出道受阻,则需较高的心房压将血

液排入左室。当瓣膜面积缩小至1cm2,需要3.33kPa(25mm

Hg)的压力梯度才能维持心输出量。左房压升高可使肺毛细血

管压升高。

妊娠可使静脉血回流增加和心率加快,从而损害心功能。肺

静脉血管充血形成的肺高压,应与肺阻力血管压力升高引起的

肺高压相区别。

麻醉处理原则:

?保证跨瓣压差增加(左房压增加);

?避免心动过速,尽早行分娩镇痛,减少疼痛和应激刺激;

?局麻药中不加肾上腺素;

?如出现低血压,应用间羟胺或苯肾上腺素。

?避免增加前负荷,交感阻滞可减少静脉回流。

?避免明显降低后负荷;

?维持心肌收缩力良好状态。

?围术期避免血压升高和血容量过多。

2.二尖瓣关闭不全

存在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室排空阻力下降,左房返流增

加,为维持心搏出量,须增加左室收缩力。随疾病发展,左房

扩大,肺毛细血管压升高,可发生右心衰竭。如左室功能受

损,将出现左室扩张。

麻醉处理原则

?避免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维持心率正常或稍微增加;

?尽早行分娩镇痛,减少疼痛和应激刺激;

?避免主动脉-腔静脉受压,维持回心血量,预防心血容量增加;

?避免全麻期间心肌抑制;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这类患者在舒张期的返流量与向前搏出量相同。主要代偿方

式是增加左室舒张末容量,从而使左室搏出量增加,维持射血

分数。与二尖瓣关闭不全不同的是,早期便可发生左室扩张。

随着病程进展,出现左室功能减退,射血分数减少,而发生左

房扩大和肺充血。

虽然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理生理及血流

动力学的变化不同,但麻醉处理则有相似之处。

麻醉处理原则

心率:避免心动过缓,由于较快心率有助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患者维持心输出量,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舒张期血液返流减

少。腔静脉压迫减轻可避免心动过缓时静脉回流明显减少。

前负荷:应减少前负荷,以减轻左室过度扩张,交感阻滞

可减少静脉血回流,尤其在子宫收缩期和胎儿娩出后。

后负荷:应降低后负荷以减少返流;早期分娩镇痛可减少疼

痛和应激引起的外周血管阻力明显增加;如不合并二尖瓣狭

窄,局麻药中可加肾上腺素;出现低血压可用麻黄素。

心肌收缩力:避免任何原因抑制心肌使其收缩力减弱;慎用

吸入麻醉药,因为这类患者对吸入麻醉药十分敏感。笑气加肌

松药的方法可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应避免。一般多选用硬膜

外麻醉。

4.扩张性心肌病

表现为:心脏扩大,以左侧更明显,心肌收缩力下降,伴

射血分数下降;随病程进展,舒张末容量增加,心输出量下

降。

麻醉处理原则

心率:避免心动过缓,由于心动过缓可增加左室舒张末容

量,使射血分数下降。

前负荷应减少:子宫收缩或胎儿娩出后静脉回流增加可导致

肺水肿;交感阻滞可减少静脉回流,改善心功能。

后负荷应降低:如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可发生左室衰竭。

提倡早期分娩镇痛:如选择全麻,应避免浅麻醉。

心肌收缩力:应维持或增加;分娩选择硬膜外阻滞,剖宫

产选择腰麻;避免用吸入麻醉药。

5.原发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妊娠后期(后3个月)和分娩后母亲

的死亡率为40%-60%。

血流动力学的特征包括肺动脉压(PAP)超过4kPa(30mmH

g)或肺动脉平均压(MPAP)超过3.3kPa(25mmHg),右心室肥

厚,最终发展成心衰伴低而固定的心输出量。

妊娠32-34周、分娩期和产后72小时内是肺动脉高压孕产

妇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期。

麻醉处理原则

?维持右室前负荷、左实后负荷以及右室收缩力

?应避免因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低氧、酸中毒、应激、疼痛造成继发性肺血管阻力升高。

?防止较高的通气阻力。

?应避免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改变,尤其是全身血管阻力、静脉回流的显著下降。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缩宫素等可增加肺循环阻力。

如需行剖宫产主张选择全身麻醉。当怀疑为继发性肺动脉高

压时,应考虑二种情况:

①如果因获得性辩膜病(多见于二尖瓣病变)引起或继发于较

大室缺,中度肺动脉高压(PAP60mmHg)形成较晚,且

为良性过程。这种患者通常是肺充血状态,伴静脉高压,应

用椎管内阻滞可减少回心血量而对患者产生有益影响。

②然而对一些已出现肺小动脉性高阻力状态,应选择全身麻

醉。

6.肺动脉瓣或主动脉瓣狭窄

早期病变为右心室或左心室肥厚,顺应性下降,收缩容量较

固定,因此为维持心输出量,必须维持足够的静脉回流。超声

多普勒有助于对疾病的严重程度作出分级,辨膜面积和跨瓣膜

压决定于病变严重程度。

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轻度狭窄的患者血流动力学损害较

轻,椎管内阻滞可用于分娩镇痛和剖宫产。而中度至重度主动

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分娩镇痛可选用上述用于原发性肺动脉

高压患者的方法;剖宫产可选用全身麻醉。

7.肥厚性心肌病

其基本病理特征是左心室流出道受阻,左心室肥厚,顺应

性下降,不能耐受前负荷和后负荷的明显降低。分娩镇痛处理

同肺动脉高压患者。剖宫产时如选择全身麻醉,可吸入低浓度

氟烷和应用大剂量芬大尼以减少心肌收缩力,避免应用异氟

醚,以免引起心率加快和外周血管阻大下降。

8.左向右分流

室缺、房缺和动脉导管未闭可伴有左向右分流。

小量分流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明显变化,可以选择椎管内麻

醉。如缺损大,肺血流明显增多,可发展成肺动脉高压。一旦

形成肺动脉高压,则可发生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此时,分

娩镇痛选择与原发性动脉高压相同,剖宫产则选择全身麻醉。

9.右向左分流

Eisenmenger’s综合征、法洛四联症是其代表

麻醉处理原则:

?维持足够的外周血管阻力,慎用椎管内麻醉

?维持相对稳定的血容量和回心血量,避免仰卧综合征

?预防疼痛、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等引发肺血管阻力增加

?避免全麻期间心肌抑制

10.心肌梗塞

产妇的死亡率可达30%-40%。心肌梗塞发生在妊娠早期

和中期较发生在后期预后为好。所有产科与麻醉操作应推迟至

急性心梗2周后进行。阴道分娩的并发症较剖宫产少。椎管内阻

滞有助于降低应激反应,避免额外心脏做功。全麻时气管插管

引起的应激反应可导致严重后果。应持续心电监测,以及时发

现心肌缺血,且立即给予硝酸酯类治疗。如心功能良好可用椎

管内阻滞;如心功能严重受损,剖宫产时应选用全麻。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sjm.com/yzyy/223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