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重度肺动脉高压产妇的围生期管理

时间:2017-3-16 5:52:23 来源:肺动脉高压

转载:麻醉学大查房

本文作医院重症医学科李楠李双玲*,本文已发表在《麻醉学大查房》年第1期上。

摘要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虽然近些年在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预后依然不佳。特别是肺动脉高压合并妊娠患者,死亡率高达25%。该病以肺动脉压升高伴右心功能不全,高凝为主要临床特征。详细的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适当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基本能确诊该病。肺动脉高压患者一旦妊娠,均应由心脏科、产科、麻醉科和儿科医师组成的多学科医疗小组进行密切随访及相应治疗,确定适当的分娩时机与分娩方式;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或普通肝素抗凝是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治疗方法。给予呋塞米或氢氯噻嗪利尿有助于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6岁,主因“停经28+2周,喘憋2个月,加重3d”入院。患者2个月前于活动量较大时出现气短,休息可缓解,偶伴咳嗽。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3d前喘憋加重,伴咳嗽及白色黏痰,双下肢水肿明显,无夜间憋醒。妊娠期规律产检,胎儿无异常。既往体健,无特殊家族史。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侧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胸骨左缘第2肋间、第4~5肋间可及抬举样搏动,各瓣膜区未及震颤,未及心包摩擦感。心界向左扩大,心律齐,肺动脉瓣第二心音(P2)亢进,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及2/6~3/6级收缩期杂音,余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膨隆,宫高24cm,腹围98cm,胎心率次/min,子宫迟缓。双下肢可见凹陷性水肿(+)。

入院胸部X线摄影检查示双肺纹理清晰,心影增大,肺动脉段膨隆,双侧肋膈角锐利。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可见SⅠQⅢTⅢ波群,右心室肥大。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右心室扩大,右心室壁增厚,收缩功能下降,左心房室大小、厚度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8.5%(Teich法),伴有三尖瓣重度反流,心包少量积液,肺动脉收缩压97.7mmHg(1mmHg=0.kPa)。血气分析示酸碱度(pH)7.47、动脉血氧分压(PaO2)87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23mmHg。双下肢血管超声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生化检查示脑钠肽(BNP)pg/mL,心肌肌钙蛋白I(cTnI)0.01ng/mL。出凝血功能检查示D-二聚体1.75mg/L。患者自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正常,妇产科彩色超声检查正常。

入院后予限制液体摄入,间断予呋塞米10mg静脉注射(iv)利尿,鼻导管吸氧,乳果糖口服溶液10g口服(po)每天3次促排便,低分子量肝素60mg皮下注射(iH)q12h,抗凝,并予地塞米松5mgivq12h促胎肺成熟。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症状、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胎儿情况。

入院第8天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右心室扩大,右心室壁增厚,收缩功能下降,左心房室大小、厚度正常,LVEF为67.7%(Teich法),三尖瓣重度反流,心包少量积液,肺动脉收缩压90.4mmHg。患者日渐烦躁,情绪消极,憋气加重。考虑患者孕29+3周,且已促胎肺成熟,遂决定行剖宫产术。

患者入院第8天在手术室于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中予丙泊酚、氯化琥珀胆碱诱导麻醉,七氟烷、丙泊酚及舒芬太尼(娩出胎儿后)维持麻醉,同时给予多巴酚丁胺2~3μg·kg-1·min-1强心,放置肺动脉导管,术中测肺动脉收缩压维持于80~90mmHg。术中出血量mL,术程顺利。患者娩一女婴,体重g,阿普加评分(Apgar)1分,行气管内插管后转入儿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产妇术后入ICU。

术后当天于ICU即拔除气管内插管,予鼻导管吸氧。无特殊不适,生命体征平稳,查体同前。持续监测肺动脉收缩压,并维持于80~mmHg,肺动脉楔压(PAWP)测量结果13mmHg。心电图表现同术前,生化检查示BNPpg/mL,cTnI0.03ng/mL。术后第1天患者恶露60mL,腹腔引流80mL,已排气。经与产科沟通后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0.4mLiHq12h抗凝,同时间断予小剂量呋塞米利尿,右美托咪定促进睡眠,芒硝湿敷胸部回奶,注射液头孢他啶2g静脉滴注(ivgtt)q12h预防感染。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右心室扩大,右心室壁增厚,收缩功能下降,左心房室大小、厚度正常,LVEF正常,伴有三尖瓣重度反流,肺动脉收缩压90mmHg。胸部X线摄影检查同术前。

术后第2天加用伊洛前列素0.5~2ng·kg-1·min-1泵入以降低肺动脉压。患者血浆转氨酶、肌酐自术后持续升高,达丙氨酸转氨酶(ALT)I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IU/L,肌酐(Cr)μmol/L,考虑其右心负荷重、肝肾淤血,故予保肝治疗,加强利尿治疗并恢复多巴酚丁胺2~3μg·kg-1·min-1泵入强心治疗。

术后第3天夜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胸痛、胸闷,肺动脉收缩压升高达mmHg。急查床旁胸部X线摄影检查示心影增大,肺动脉段较前膨隆。心电图及血气无明显变化,遂联合应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25mgpo每天2次降低肺动脉压,并予伊洛前列素20μg雾化,抗凝加量至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0.6mLiHq12h治疗。此后患者症状缓解,持续监测其肺动脉收缩压维持于70~90mmHg。

术后第5天患者因出现严重头痛、头晕先后停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及伊洛前列素治疗,此后症状缓解,监测其肺动脉收缩压维持于80~mmHg,并于当日拔除肺动脉导管。

术后第7天患者病情相对平稳并转入心脏病监护治疗病房(CCU),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右心室扩大,右心室壁增厚,收缩功能下降,左心房室大小、厚度正常,LVEF60%,伴有三尖瓣重度反流,肺动脉收缩压85mmHg。并行计算机体层摄影肺血管造影(CTPA)示未见明确肺栓塞征象;肺动脉主干及双侧肺动脉干增宽,符合肺动脉高压并右心功能不全;双肺上叶弥漫磨玻璃影,需排除肺毛细血管瘤病。复查生化示BNPpg/mL,cTnI0.02ng/mL,ALTIU/L,AST66IU/L,Cr86μmol/L。同时加用呋塞米20mgpo,qd利尿,地高辛0.mgpoqd强心,华法林3mgqd抗凝治疗,患者无特殊症状,平卧无喘憋,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9天,患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2.讨论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虽然近些年在该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但其预后依然不佳,特别是肺动脉高压合并妊娠患者,死亡率高达25%[1]。

妊娠期妇女体内血容量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心排血量增加会造成肺动脉压升高。同时妊娠期血液呈高凝状态,这增加了肺血管栓塞的风险[2]。鉴于此,肺动脉高压患者无法耐受妊娠所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妊娠为此类患者的禁忌,应做好充分的避孕措施[3]。肺动脉高压患者一旦妊娠,医院,并由心脏科、产科、麻醉科和新生儿科医师组成的多学科医疗小组进行密切。

(更多内容略,详见全文)

(《麻醉学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银川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sjm.com/yzyy/619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