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心脏大会召开期间,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写组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正式出炉。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医院高润霖院士对报告的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读。
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心血管病已成居民首位死因,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估计全国已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平均每5个成人中就有1名罹患心血管病,而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其中,心血管病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农村已成心脑血管病重灾区(图1~3)。
危险因素流行居高不下
报告显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态势较不乐观。
以高血压为例,报告显示,不论是高血压发病率还是患病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发病率在-年已达5.3/人年,远超-年的2.9/人年;患病率也由年的18.8%,一路飙升,部分北方地区高达30%以上。此外,年调查显示,中国18岁以上居民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为34%,估算全国有3亿人为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虽有所改善,但尚不理想。-年一项研究表明,三率分别为42.6%、34.1%、9.3%和27.4%。
血脂异常在人群中较为流行,其中男性45~59岁和女性≥60岁年龄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最高。
糖尿病态势更是井喷,年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为50.1%。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约30%。3B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综合达标率仅5.6%。而大庆研究表明,早期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降低新发糖尿病、心血管病死亡等风险。
中国有六成男性吸烟,女性也有三成,烟民达3.56亿,而被动吸烟者达7.38亿,让人担忧的是,吸烟有低龄化趋势。一项在全国31个省1.5万余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尝试吸烟率达18.8%,其中13岁以前尝试吸烟比例为82.3%。
近十年来,中国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别达30.6%、12.0%和40.7%。从体力活动来看,整体人群活动量明显下降。膳食结构也让人担忧,脂肪和胆固醇以及食盐摄入量明显增加,而蔬果和微量元素以及部分维生素明显不足。
心梗发病率大幅增加
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冠心病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农村地区高于城市。估算,年死于脑血管病的城市居民为83.58万人,农村居民.2万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农村从年开始快速上升,与年相比年农村AMI死亡率明显升高,死亡率大幅超过城市平均水平(图4)。
ChinaPEACE研究显示,虽然-年STEMI患者住院率逐年上升(图5),但接受再灌注比例在10年间并未提高,β受体阻滞剂和ACEI或ARB应用不足,院内病死率无显著降低。
慢性心衰患病率为0.9%,且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且30年来主要病因为冠心病。研究表明,慢性心衰住院患者30d死亡率为5.4%。
引起肺动脉高压常见的疾病为先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从-年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外科和介入治疗发展迅速
年,我国PCI数量已达50万例。心律失常年置入心律转复除颤器例,比年增长15.2%。年射频消融手术量例,比年增幅13.5%。先心病介入治疗从-年,医院,先心病介入治疗总量达8万余例,成功率达97.69%,严重并发症0.17%,死亡率0.03%。
心血管外科年手术逐年递增,年为例。完成先心病矫治手术较多,年为例,占所有心脏主动脉外科手术的41.0%,居首位;心脏瓣膜手术为例;冠脉旁路移植术为例。
我国慢性肾病患者近1.2亿。外周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颈动脉超声斑块的检出率为60.3%。
医疗费用逐年升高
从-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51%,快于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6.23%),其中年平均增长速度前4四位,分别为脑梗死(12.29%)、冠心病(11.66%)、AMI(10.35%)和颅内出血(9.99%)。
不过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和次均费用也逐年上升,年AMI的住院总费用为.70亿元,颅内出血为.38亿元,脑梗死为.0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自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3.46%、19.86%和25.37%。次均住院费用AMI为.1元,颅内出血为.8元,脑梗死为.6元;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后,自年以来,年均增幅分别为8.67%、6.50%和2.28%。
权威解读
问题:为什么农村成了心血管病重灾区?高润霖院士:年以前,农村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低于城市;近4~5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已高于城市。究其原因,主要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不同步,以至于发病增高,加之农村治疗条件和治疗水平相对较低,治疗结果较差,导致病死率增高。
问题:为什么心血管病总医疗费用持续增加?高润霖院士:从历年的数据来看,心血管病总医疗费用的上升,主要是由于患者例数增加所致,而每次住院费用的增加则归因于新的治疗措施的开展,如新技术的应用、新药品的使用,特别是近年来进口药的使用,而并非医疗服务价格上涨。
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注“来源:医师报(DA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