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医史话
Chapter7黛玉“心病”(中)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很大一部分系脱胎自曹雪芹少时身处江宁织造曹家的亲身经历,曹雪芹对黛玉病情的描述十分真实细致,使人很难不相信黛玉有其原型人物。也引得红学家对黛玉的病情进行分析。有红学家就曾撰文,称黛玉所患系“女儿痨”,即结核病。
然而,红学家们毕竟系文学出身,不通医术。笔者遂搜集资料,分析考证,认为现有证据不甚支持结核病的诊断。黛玉更像是一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依据如下:
红楼开篇第一回,交代黛玉前世乃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草”,因得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渐“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曹雪芹也许是借此暗示,黛玉之疾乃是先天不足。
第二回说,“这女学生年又小(时年五岁),身体又极怯弱”“哀痛过伤,本自怯弱多病的,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第三回,“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第二十八回,“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显然,黛玉自小怯弱,书中叫做“不足之症”。实际上就是发育不良,常见于先心病患儿。
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常常气喘,劳力性呼吸困难,进一步将会发展为“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黛玉《菊梦》中有两句“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自诉夜间经常因呼吸困难而惊醒,却作态曰“恼蛩鸣”;第五十七回黛玉和史湘云同榻而眠时说“我这睡不着也并非今日,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第八十二回黛玉对紫鹃说:“我何尝不要睡,只是睡不着。你睡你的罢。”
病情继续发展,便会在诱发因素作用下,会出现急性肺水肿和端坐呼吸,比如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黛玉一听此言。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紫鹃忙上来捶背,黛玉伏枕喘息半晌。”这种应激后突发的气喘,绝不是肺结核的特点,而更像急性肺水肿;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黛玉又一面喘一面说道:‘紫鹃妹妹,我躺着不受用,你扶起我来靠着坐坐才好’。”这却不是“端坐呼吸”是什么?可怜颦儿,此时心衰已到晚期了。
第八十二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只见满盒子痰,痰中好些血星”;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半日又咳嗽了一阵,丫头递了痰盒,吐出都是痰中带血的”。许多先天性心脏病会引起肺动脉高压,其所引起的咯血一般量很小,表现为痰中带血。而肺结核空洞往往会直接侵蚀血管,咯血量一般要大一点,咯出来的是鲜血。所以,其咯血症状也支持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综上所述,黛玉身患先天性心脏病这一诊断,似乎十分合理。然而,先天性心脏病,是一大类先天性的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常见的种类竟有十余种之多。先前看到一篇文章,言之黛玉所患是“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笔者不甚苟同。笔者更倾向于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有何纰漏?黛玉的病史又给出了怎样的提示?欲知后事如何,且看明日分解!
参考文献:
《林黛玉究竟得的什么病:四大名著医话》同心出版社《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注:已拥有图片版权]